这一期的“你有故事,我有酒”,我酝酿了很久,因为近期认识了很多人,收获了很多的故事,和每一个投稿人聊了很多,有叹息命运的不公,有感叹造化弄人,有交流创业的艰辛,同样也有各式各样的酸甜苦辣。不过实实在在感到庆幸的是因为机缘巧合的一次征稿活动,可以如此真实的感受到人生的百态,我想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引子
这期的主人公,用他的自我介绍就是:做过公务员,坐过牢,离过婚,现在一无所有。
故事会很长,我已征求过当事人的意见,隐去了一些敏感的事件,以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加了一些个人的情感表达,因为我不想将他的故事记录成流水账的形式,这个故事其实也不是想告诉大家什么道理,只是想让大家看到一条不同的路。
关于他进入体制内的故事
他说:那会他考上公务员就是个意外,09年公务员考试,是表哥给他报的名,那会也没有支付宝、微信这些工具,报名费是多少,他都不知道,报名费也是表哥给他缴的。
然后,就是复习。
就连复习的真题,也都是同学给他买的,十套真题,做完再没学过,最后笔试70多分,考上的消息还是同学告诉他的,然后去网吧查了一下,咦,果然是自己。
但是,那时候,他觉得这玩意跟自己没啥关系,肯定没戏,面试根本没想过,是邻家的姐姐,也考过公务员,她劝说,你这分数肯定能考上,好好准备面试吧。
一本书,一面镜子,准备了十几天。然后,就考上公务员了。
他说,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就是这一切来的太简单,太容易。
这些都是他在监狱里认清的自己,而他最终走进监狱,也是因为自己一直掩饰这些,掩饰的方法,说起来让人不解,那就是,狂妄!
等到政审结束后,人社局通知他去所在单位报道,那会是六月份报到的,七月二十才正式上的班。
去的时候正赶上当时单位开会,开完会后单位的所有人都回办公室了,后来一个关系要好的同事告诉他,你刚来的时候,大家第一次看到你,都觉得,“哎,怎么考进来这么一个人?跟小孩子似的。”
那会儿的他,只有22岁。
他体制内的第一个工作
之后我们聊到了第一份工作,对于要走上公务员岗位的朋友,想说的是,不要把一切想得太美好。
公务员首先是一个工作,入职之后就是擦桌子扫地,端茶倒水。
这不是说新人入职怎么了,而是你只能做这些。
他那会去的单位那会叫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单位了,是行政单位,下设事业编,当时一共也就只有5个公务员,其他有三十几个事业编,还有一个二级单位,有二十几个事业编。而公务员编制,一个是他们局长,两个是副局长,另外一个是工勤编,第五个就是他。
那会同事都调侃他,“你小子指日可待,我们其他人都是给你打工的”。
他入职后领导给他安排的第一个工作,他说现在都记得,那对别人来说甚至连个笑谈都算不上,但是却永远的装进了他的心里,这也是他在里边的时候时常能回想起的一幕。
办公室主任给他安排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写个通知,通知也很简单,就是县里组织一次有县长参加的图书捐赠活动。
他那会哪见过县长这么大的职务啊,那都是电视里边才能见到的人物,他就把县政府来函上,县长参加的情况写了,然后没有时间,没有地点,甚至要干什么都没写明白。
发出去之后,问同事说怎么样,同事都当他是个孩子,没好意思说什么,就是说没太看明白啊。
然后他就一边红着脸改,一边回答,然后又继续写着县长怎么重视,亲自参加之类的。
同事看了看,没说什么,笑笑走了。
等又一遍的发出去了,还故作轻松的笑着说,写个通知改了三回。
不到一分钟,办公室主任打电话上来,劈头盖脸一顿骂:你看你写的这东西,能看明白吗?
他说他那会脑子一片懵的,就机械的说着,看不明白。
那会办公室主任人也挺好看出了他的窘迫,就说“通知,你总得有时间、地点、干什么,写明白这个就完了,你写这么多有什么用。”
然后,一字一句的说,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最后,还提醒我写上落款和时间。
打那以后,他说,再写材料的时候,他都会先打一个草稿,让领导过目。
直到有一天,当他安排别人写通知的时候,他也会先告诉别人怎么写……
“一项特殊的技能”
我们期间交流过体制内写材料这件事….
他说,公文写作,只要能写的内容清晰,有条理,重点突出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有据,这些都是要报上级部门的,每一个数据都要有出处,而且要准确。
其实,公文写作,最多的是一些文件,这些文件都是有制式格式,其中的每个字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因为你发出来的这个是要盖公章的,这就意味着单位要对里面的每个字负责人,所以这方面要严格认真。
再就是工作总结、主持词、讲话稿,这一类的写作中,主持词和讲话稿要根据领导的口味,这个要与领导充分沟通。
工作总结,其实每年的工作都差不多,怎么能写出亮点?
这就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了,一样的事情,你怎么把这些工作写的看起来看丰富?
简单打个比方,就像是扶贫,单位都有扶贫任务,其实这个东西就是下乡跟扶贫村的书记对接一下,有困难就帮一下,真要是指望一个单位来完成,那是不现实的。
怎么写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
是在结构上不一样?语言措辞不一样?重点描述不一样?还是在使用顺序上不一样?
每一个不一样,都体现出功底。
这些,一要靠累积,二要靠自己的悟性。
要自信一点,其实文字功底方面,能考上大学,就说明你完全没有问题,最终你能不能达到领导的要求,在于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这是一个很枯燥的工作,熬的住,就能行,熬不住,就写不出来。
他那会7月份入职以后,到了9月份就已经开始正经的写材料了,到了10月份就要开始写年终总结,领导讲话,这也是办公室一年最重要的工作。
年终总结的材料,实际上是对一年材料的综合,因为这篇材料在接下来半年的时间里,会反复用到很多遍。
写这样的一个大材料,要开一个局长办公会研究。开会的时候,局长、分管副局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参与材料写作的工作人员都要参与,他记得那会大概有七八个人。
刚开始写的时候,局长提出思路,然后副局长提出要求,办公室主任会整理几条意见,加起来差不多有两千字,按照公文写作的格式,这些大概能写四五页吧。他记得当时他把领导的说的话,综合起来,随便加了些内容,第一稿大约有六页。
办公室主任改第一稿,他把分管副局长提出的思路,给抹掉了….
然后大概改了五六稿,让他送给分管副局长看,他记得当时分管局长很生气,问这是谁改的?
他当时就是懵逼一个,就说是办公室主任改的。
那会他的主任材料水平是非常高的,副局长没说啥,就把自己的思路又加上,让改改…..
然后又去找办公室主任,主任说,“就按我改的给局长就行。”
然后,就又给了局长,局长加了些东西,再写一遍。
然后,写完给办公室主任再改,形成讨论稿。
这五个然后之后,已经是一个月过去了,写出来的东西已经和初稿没啥关系了。
看明白啥意思了吗?初稿是领导们的思路,改完了还是领导的思路,但是完全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而且,那会整个过程他就只是一个打字员,只是在改动的地方不断的修正。
他自己的东西?不好意思,在改第一稿的时候,已经完全改没了。(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
之后,再就是局长办公会,所有原班人马,开会研究讨论稿。一屋子的人,从科室负责人到局长,每个人提出意见,密密麻麻又记了七八页纸!
……讨论稿(一)…..讨论稿(七)…….
局长办公会…..
….定稿(一)…..定稿(七)……
不过他其实也挺感慨这一段经历的。他说,写材料的过程,实际上是逐渐融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和单位的领导班子打交道,非常锻炼人。
再到后来,他为了第二天一篇主要领导的报告材料,一个人从下午7点半加班到凌晨五点半,抽了三包烟。
当年,他的文字材料水平在他那个地方都是很有名的,也是他后来能借调其他单位的原因。
他还有一项技能,接电话,这个工作,在一般人看来,可能更简单了,但是政府单位里,上传下达,是要有专人的,为什么?
那时候,有七十多个部门吧,那时候这七十多个部门的单位电话和一把手电话,他能看一眼来电记录就知道,厉不厉害?
这在政府单位也算是一种技能,你想一下,你接电话之后的第一句话怎么说?
“喂,你好,哪位?”
“喂,你好,李局长”
你觉得哪一个更好?
而且,当看到其他单位电话的时候,你能迅速想起与这个单位对接的工作是什么,接下来的对话,会不会自信很多?
就是凭着他这些过硬的本领,他一路从计生局到政协,然后再去到发改委…
他弄懂的酒桌上的一些事
后来我们聊到了喝酒的一些事情….
他说,他上班的时候,没有八项规定啥的,好多工作都是在酒桌上完成的。
他第一次去参加这样的“工作餐”,相当悲催。
那会,他酒量很小,啤酒最多七八瓶,白酒最多也就是十来杯,就要出去吐,吐完了回去继续喝。
当时是晚上,刚上班,又要面子,躲着人,在一棵树旁边吐…..
出来找他的同事说:"你快换一棵,你要把这棵树醉死了!”
他说,他后来给很多人讲过这件事,而且这个同事他出来也偶尔会在一起坐坐,只不过后来再说起这句话的时候,他都在在笑,然后笑着笑着就笑出了泪。
他说,他那时候,酒场是非常多的,不管中午还是晚上,都会有下级单位啊,什么领导朋友啊,等等这些吧,就会有酒场,领导不会自己去的,总要带上几个人。
其实这就是体制内的圈子文化,你就算再特立独行,你也要加入这种圈子。
喝醉,就是一种态度,对领导的态度。
当然,这也不是必然的东西,只是当时的一种生存方式。
那时候,他也是年轻气盛,总觉得自己自己能不能走进领导心里,就一点,就是跟领导出去喝过一次以后,下次他喊不喊你,而现在看来,那会实际上是把自己看得太重,领导要的只是一个面子,不懂怎样给领导面子,喝再多都是咎由自取。
再还有,在酒桌上,不需要你端茶倒水的时候,你才有说话的资格;领导无话可说的时候,才是你敬酒的时机。
整个酒桌,你要做的不是照应全场,你没那资格的,那是领导的事情。
你要做的,是让领导容光焕发…..
这些,就是他后来告诉我的酒桌道理…..
沉沦之路
第一开始拟“沉沦之路”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总觉得似乎有些不妥,当发给他的时候,他说:“挺好的,没有什么不妥的,他的故事的确是“沉沦之路”….
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当然这也是最终送他进入深渊的人——孙X。
他说,在监狱里这么多年来让他想明白了很多事,他骨子里的那种享乐思想,没有孙X也会有李X,总会把他带进深渊。
走到今天这个地步都是自己做的孽。
刚去单位的时候,孙X比他早进单位两三年,首先年纪相差不大,再还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那会他上班第一天,就跟他借了一支烟。
那个时候,他住宿舍,孙X也是。
但是从来没见孙x在宿舍睡觉,不过没多久就结婚了,他当的伴郎。
再到后面的日子里,孙X又在外面养了小三。
那时候,孙x一直都是他的羡慕的对象,因为他觉得自己也会像孙X一样有个光明的未来。
其实很早的时候,单位的好多同事就告诫他,不要和孙X学,分管领导也跟说过,不过领导说话更有水平,劝诫的比较委婉。
很显然,他也明白那时候领导同事们都是为了他好,可却对那样的生活太向往了啊!本来刚去那会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小伙子,看到了灯红酒绿的世界,定力又不太靠谱….
自己想吧,反正他那会是彻底的沦陷了….
刚工作的时候,他们一块经常在一起的有四个人,都是不差钱的主,经常是晚上一起喝酒,喝完酒后要么KTV,要么就是打麻将…KTV一次消费一千多吧,打麻将输赢一般也都在一两千上下。
那时候他也迷糊,刚开始只是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请一次,其他时候尽量保持每周最多跟他们去一次的频率,因为担心请不回来。
记得非常清楚,他那会第一个月工资是2998,差两块钱满三千,后来提拔后也就是不到四千的样子。
后来12年到了政协办,14年去了发改委大项目办,也恰恰是孙X这个人,让他迅速的成长,迅速的堕落。
出狱后,他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起孙X。
朋友说:要是没有他,你现在在咱们这也算是一个人物了。
他笑了笑说:其实,要是晚两年出事,可能会出大事。
从政协办再到大项目办,他那会一路意气奋发,不可一世,手中已经掌握了全县众多项目的审批工作了,虽然不是最终的拍板权,但是在话语和操作上有了一定的分量,随着眼界的提高,自然在生活上也要与之所匹配。消费水平也是水涨船高。
那会一晚上有时候就能造三五万,毫无疑问,这样的奢靡生活已经让他彻底迷失了。
在监狱的时候,他说回想起这段日子。
跟狱友这样说:那些年,我把这辈子能享的福都享完了。
那时候孙X已经几乎是彻底不上班了,每天的生活用纸醉金迷这个词一点也不过分,不是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就是在麻将桌上大杀四方,要么就是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
孙x先后找他借过几次钱,再后来让他帮忙贷款,那会他都二话没说。
再到后来,有一次孙x哭丧着给我说,父亲因为脑溢血病重,急需二十万手术,家里又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这笔钱怎么办呢?
他那会的钱也都挥霍了,哪还有余粮,看着孙x焦急的样子,再想想这么多年来的朋友情谊。
当时单位的帐上有几百万,孙x再三保证,三天,就三天,一定筹到钱,还回去,在孙X的再三保证下,他以预付项目工程款的理由,支了二十万。
而且那个时候他想的是,孙X急用钱,政府单位嘛,欠点钱算什么,早晚也都还回去的事。
再到后来,孙X跑路了….
他才知道,孙x几乎借遍了几乎所有同事,朋友的钱。高利贷也有很多….
而孙X的电话始终联系不上。
监狱时光
他说,后来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这一辈子,都有坎,你过来了,就过来了。
但是,内心告诉他,他的改变,与监狱密不可分。
因为在里边很多人都说过,宁肯死在外面也绝对不再进去了。
因为也许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更重要,有些事情经历过就再也不愿意尝试了。那些二进宫,或者多进宫的人,在里面从没几个能混出人样的,那不是一个能让你有任何期盼的地方。
不管多难,不要想进监狱,在里边吃的苦,你能承受三分之一就不会在外面饿死。
因为贪污公款入狱,三年多,不到四年。
因为是自首很快就审查完成了,不到两个星期,就进了看守所,再到判决一共一个月零七天,没有上诉。
进去的时候,全裸检查,之前穿的衣服会给你保存起来,检查之后,会通知家里人带回去。
之后进入监狱,再一次全裸检查,然后是体检,监狱有医院,就在那里检查。
之后就是入监培训,踢正步,练队列,学规范歌,背规范,打扫卫生等等,就是教怎么遵守规范的东西。
从看守所到监狱,三年多里,从没挨过打,毕竟在机关这么多年,能说会道,也懂得眼色,没有受什么苦。
再就是监狱里不像电视中那样,打打杀杀,随着改革,监狱风气改变了很多,打架的事情已经很少了,代价非常的大,如果需要减刑的几乎是相当于加了半年。
出工就是踩缝纫机,很容易学会,正常情况,三个月就能跟上。
最难熬的就是头三个月,一点时间都没有,又是刚刚入监,心理上最难过的时候,挺过去,就算过了第一关了。
之后的日子,就是把一天过365遍,一年就过去了。
这样的日子他过了1195天….
结语
其实回味这段经历对故事的分享者来说,其实挺痛苦的,就像是把之前的伤疤再揭开一次。
他说,他愿意分享他的故事只是想给服刑人员的家属,或者可能进入监狱的人带来点正能量,仅此而已,可能不能告诉你们什么,只是想让你看一条不同的路。
这个故事可能在别人眼里像个故事,看的得是风景,
但是在他这里是个事故,感受的却是人生。
我想说:如果人生有剧本,那你可能是拿错了….
关注公众号:公文写作班 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添加 微信:645019464 备注:公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