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小学德育主任/ 李祖兰
名师档案
李祖兰,一级教师,大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2004年,在重庆市课程改革实验区优质课竞赛中荣获区二等奖;2005年被巴南区教委评为业务技能型先进个人;2009年6月,被评为巴南区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被评为2007年教育系统建功立业新女性;2010年被巴南区木洞片区教育督导室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16年荣获重庆市巴南区中小学校医辅导奖;2018年被中共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名师格言
让师爱在教诲中闪光,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这句话出自《庄子·天道》。所指的意思是,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用言行影响、教导别人。
言传身教,也成为大江小学德育主任李祖兰的育人法宝,并成为她教书育人的座右铭。在她32年的教学生涯中,既教过初中,也教过小学,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学生,面对各行各业的家长,深知教育引导学生,语言的力量是有限的,“说出来,不如做出来”,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示范,去影响孩子,去引导孩子更好地成长。李祖兰深有体会地说,特别是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上,作为老师,必须言传身教,不然,说得再多都会无济于事。
“说一千,道一万,再好的理念和道理,都不如言传身教。”李祖兰说,在育人这条道路上,只要老师通过言传身教这一育人法宝,“问题学生”也会转变思想,成为老师的好帮手;“麻烦班级”也不会再麻烦,卫生、学习样样行……如今,她将“言传身教”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狠抓学生的良好习惯,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创造和谐稳定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校园里,窗明几净,书声朗朗,走廊上轻声慢步,路队整整齐齐,学生举止文明、友好相处……提起这些场面,都说离不开李祖兰的德育工作。
01生活即教育 时时处处是德育
“生活即教育,时时处处是德育。”这是李祖兰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一年来的体会。
李祖兰从一个小拖把说起。她说,教学楼每层的卫生间都有一个存放打扫卫生的工具角,经常出现拖把摆放不整齐的现象,偶尔还横七竖八地放在地上,如果上厕所的学生不注意,难免不碰倒。一追问,是哪个班使用了拖把没有归位,查责任,都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理由一大堆,卫生上不去。

一个拖把都摆不好,怎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李祖兰认为,德育工作就要从学生行为习惯抓起,从摆拖把这样的小事做起。她经过调研制定了规定,要求每层楼把相邻班级的拖把放到一起,如果有一个班级的拖把没有放好,或者不干净,则这层楼的所有班级都要扣分惩罚。这样的措施,带动孩子们看到不属于自己班级的拖把乱放,也会马上摆整齐。如今,工具角里的拖把,每天都像“军人”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
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要从文明举止抓起。李祖兰针对大课间学生集合站队不规范进行整顿,要求课间操铃声响起,同学们“快、静、齐”走出教室,到操场上集合,并对不及时、不安静的班级在全校师生前提出批评。“孩子们是能做到的,只是要慢慢养成习惯。”李祖兰说,现在每天的集合时间比以前少很多。
在李祖兰看来,从生活中融入德育教育,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增强学生的文明素养。针对校园出现垃圾的现象,实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在每个楼层安排一个小小侦查员,课间监管同学们不要乱丢垃圾。“提醒,再提醒,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们,他们就能慢慢养成好的习惯。”每次见到走廊里有垃圾,李祖兰总是弯下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老师不能只是命令学生,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严厉的李祖兰也给孩子们留下了“阴影”。“李主任来啦,赶快去做清洁。”只要有学生见到李祖兰的身影,就赶忙通知身边的同学查看班级卫生情况。她说,如今,大江小学的走廊里,再也见不到垃圾的身影,孩子们随手丢垃圾的习惯已经慢慢改掉。
话语间,李祖兰脸上满是期待和笃定。因为她坚信,只要坚持言传身教,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好的习惯一定能养成!
02亲身示范洗垃圾桶 现场征服学生及家长
那是一年的新学期,四年一班换了班主任。新接手的班主任是一名年轻老师,学校领导对李祖兰说:“如果年轻老师实在不行的话,你还是要亲自来接手才行。”
开学报到那天,李祖兰走到教室旁边默默地关注着。果然,问题出现了。班级里闹成一片,说话、打闹、不配合老师工作。门外的家长看在眼里,觉得讲台上的老师不能管理好这个班级。于是,家长们出现不同的声音,李祖兰就缓缓走上讲台,眼神横扫一遍台下的学生,教室瞬间安静。现场征服学生和家长!

“不用讲话,一个眼神学生就能感受到我的气场。”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李祖兰,如今回忆当时发生的场景。她说,对于开学的流程工作自然烂熟于胸,各项事宜顺利完成,家长被她的威严征服,也“迫不得已”接手了这个班级。
上任第一天,李祖兰就发现这个班级的“病因”:教室环境脏、乱、差,墙角的垃圾桶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课桌板凳乱摆乱放,垃圾随处可见……这样的环境下,老师学生都没有心情上课,怎么办?
“从做好教室卫生开始!”李祖兰亲身示范,拿着垃圾桶来到工具角,倒垃圾、冲水、刷垃圾桶……特别是垃圾桶,一层层厚厚的污垢,用工具锉污垢,又用钢丝球刷,一连串的动作完成后,垃圾桶终于恢复了原本的颜色,“干了半个多小时”。她还带着同学们一起打扫教室,摆放桌椅,并要求学生离开座位后,立刻把桌子摆整齐,椅子放进课桌下。不到两周时间,班级卫生大变样,卫生角整整洁洁,班级里看不到一点垃圾,就连垃圾桶也是干干净净,还被学校评为卫生免检班级。

学期末,从上课纪律到环境卫生,从同学关系到各科成绩,都有很大得提高。李祖兰说,教书育人,先从育人开始,要育人,就要用行动打动人,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成绩自然就提上去了。
李祖兰32年的从教经历,练就了一身和学生打交道的能力技巧,一个眼神,学生就能感受到她的威严。
03行动是最好的老师 一言一行影响孩子成长
李祖兰担任过中学的班主任。那年,遇到潇同学。因潇同学常年和爷爷一起生活,家庭经济困难,靠政府补助。复杂的成长环境,使得潇同学成长为一个“问题学生”,叛逆、不听话、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从来不打扫班级卫生,和同学关系不好。
李祖兰担任潇同学的班主任后,发现潇同学虽然表面叛逆,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缺少关注,缺少家庭温暖,才满身是刺,对抗这个世界。于是,李祖兰开始找他谈心,“一开始,他还以为我只是走个过场,表面关心一下,也不咋和我说话。”
潇同学也没想到,李祖兰只要一有空,就拉着他到办公室,聊一聊最近的生活,家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班级里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慢慢地,潇同学感受到李祖兰的关心,开始主动找他聊天。

除了每天谈心,李祖兰还用自己的工资给潇同学买生活用品,鞋子、衣服、手套……只要发现潇同学没有穿应季的衣服,李祖兰就赶忙给他置办齐全,用她无私的爱与包容,慢慢感化了潇同学。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开始感受到他的变化,每次班级里有事情需要人,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参加,还主动打扫班级卫生,上课听讲也很认真,开始融入身边的小伙伴,人也开朗了很多,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李祖兰说,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能只停留在话语间,要落实到行动上。
谈起改变学生,李祖兰瞬间变得十分自豪。从教32年,李祖兰和所有家长的关系都非常好,从来没有遇到过被家长为难的事情。“其实,家长根本不用来学校,在家就能感受到孩子的变化。”李祖兰说,孩子回家写作业积极了,心情好了,学习进步了,这些用眼睛看到的变化,最有说服力。
言传身教,以爱育人。李祖兰将全部心血投注到学生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成长习惯,并用实际行动证明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用爱浇灌成长,用行动感化学生。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