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十条基本法则

那么,公务写作有没有规律和技巧?不然,我觉得公务写作还是有规律可循、有技巧可讲。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和思考,我觉得有这十个方面应该可以和大家作以探讨,也就是所谓公务写作的“十大法则”。今天我要讲的“公文写作十大法则”和“新闻写作五大商战原理”,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精辟的语言,充分的说理,是公文写作的一个窍门,并不是句子多么臃长、多么复杂,就是说理充分。但是,公务写作有规律可循,有技巧可讲。

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公务写作的老兵,和大家谈一谈这几十年来我对公务写作的一些体会和看法,以资商榷。

什么是公务写作?公务写作一般泛指从事公务工作的人员为了适应公务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各类文体的文秘写作。公务文体的类型很多,有简有繁,有大有小,包括文件、简报、请示、汇报、领导讲话、调查报告、先进事迹、典型材料等等。凡是用于公务工作需要的文秘写作,统属公务写作的范畴。公务写作过去叫应用文,它的适应面很广、很宽,又分若干个体例,而不同的体例中又各有各的固定程序、规范模式和潜规法则。

作为一名公务人员,能否娴熟地进行公务写作,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这是检验一名公务人员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之一。特别是文秘工作人员,除了要求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等这些基本的素质之外,还要求你的文笔要好,能够写出让领导满意、让大家服气的各种公务文体来,这样才算称职。

那么,公务写作有没有规律和技巧?我们说,文无定法,更无秘诀。假设说写文章有什么固定的方法、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这些方法和秘诀一旦公之于众, 大家就都是文坛高手了。

既然说文无定法,更无秘诀,却要讲公务写作的基本法则,这不是自己否定自己吗?不然,我觉得公务写作还是有规律可循、有技巧可讲。这些规律和技巧, 主要是指从事公务写作的工作人员,把基本素质、基本学识以及公务写作必不可少的要素融汇贯通为一体,形成的若干有规律可循的东西。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和思考,我觉得有这十个方面应该可以和大家作以探讨,也就是所谓公务写作的“十大法则”。

一、勤学博读,厚积才能薄发

“天才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诗”。任何人都不是一出生就能写文章。那么,写文章,要写好,第一步是什么?第一步不是写,而是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与写之间的关系,要想写得好,首先要读得好。

读书本身也是一个非常苦的差使,关键是要培养爱好,养成习惯。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勤、不苦,要读得好那是一句空话。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增长学识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看得多了,读得多了,熟能生巧;思考得多了,揣摩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写了,这就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

这里有一个涌泉效应。温泉为什么从地下喷出热水?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地心有热水在汹涌澎湃,它时刻寻找间隙要向上喷发。写文章和读书就是这样一种关系。读得多了,你就想这篇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好?那篇文章为什么写的那么差?就想我来试试看是否也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再加上你所从事的这个工作,或者你有这个业余爱好,经常练笔,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熟能生巧、厚积薄发的写作能力。

勤学博读是写作的前提要件,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涌泉效应。现在一些同志也不知道自己学了多少东西、读了多少书,掂起笔写点风花雪月的东西,就自以为自己会写作了。现在人浮躁的太多了,坐不下来,静不下心,读不进去。

古人勤学苦读的例子很多。所谓悬梁刺股、囊荧映雪、凿壁偷光、学富五车、韦编三绝,都讲的是怎么样勤学、怎么样苦读。这些勤学苦读者,最后都成为一代文章大家。

那么,读书有什么方法呢?我认为读书有两个方法,一是博览群书。多读, 什么样的书籍都涉猎,广集知识,所谓学富五车是也。二是精研经典。读书都有各自的取向,无论是从事文学创作、公务写作,还是从事法律文书制作,各个类别都有各自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要研判,要精读,所谓韦编三绝是也。

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叫《读书三得》,说读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叫读进去,越读越厚。读一本书,感到博大精深,写的非常好,容量十分丰富,就像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尽情畅泳。第二种境界叫读出来,越读越薄。一本书看了三遍, 就越来越明白它写的是什么意思,把它的精华记住了,领会了,从书本里走出来了。第三种境界叫明事理,学以致用。知道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联系自己应该怎么办?随着读书的增多,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思想的升华,就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石积万仞不为高,峰生一叶堪称奇。道理就是,我们读了很多东西,学了很多东西,积累了很多东西,都不要自满。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在万仞山峰之上发出一枝新叶,才是新的发展和贡献。

二、广集信息,占有才能运用

公文写作表达方式_长春事业单位公文基础知识及写作真题_八堂课成为公文材料写作高手pdf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的膨胀更新非常之快,信息的容量、能量非常之大。这就使得不占有老秘网信息,就写不出来新的东西。

心中没有你说啥?胸无点墨怎掂笔?不占有知识信息,想写东西,就会言不由衷;肚里没有什么墨水,要想出口成章,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想写好一篇文章,不广集信息,站位就不高,知识面就不宽,容量就不大,就不可能写得好。只有广占信息,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够运用得当。所谓桃花园中人不知有汉, 何论魏晋?秦朝避难时进入山谷的人们不知道秦朝早已灭亡,汉朝也灭亡了。你让他们写出具有魏晋之风的文章来,那可能吗?一写还是秦始皇修长城、孟姜女哭长城那一套,他们是写不出曹操的大风歌来的。

不要说写文章,搞科研也是这样。有一个科学家,发明了很多东西,后来想静心钻研一个他认为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就搬到一个小岛上,潜心钻研这个课题。十年过后,他攻下这个难题,拿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学术论文,拿出去发表,人家告诉他这个成果八年前已有人研究出来了。这位科学家失败的原因就是自我封闭、信息不灵。如果写文章还是过去的那些陈词滥调,接触不到新鲜的东西,在那七拼八凑、胡编乱造,是不行的。即使是七拼八凑,也得广占信息, 拼也得有花样可拼,凑也得有枝叶可凑。所以说,面对当今知识更新尤如核爆的信息时代,要想搞好公务写作,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广集信息,最大可能的占有信息,才能运用得当,写出好的东西来,写出新的东西来。

三、精研政策,领会才能贯彻

公务人员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宣传者。要想搞好公务写作,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精研政策,领会精神实质。只有精研了,领会了,才能够在文章中、工作中贯彻落实。

我们召开推广“4+2”工作法工作会议,会上我有一个讲话,到底如何讲呢? 我在仔细精研了徐光春书记和王铁书记的讲话以及南阳邓州的经验后,领会到有三条:一、什么是“4+2”工作法;二、为什么要推广“4+2”工作法;三、怎么样推进“4+2”工作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讲这项工作就做到清楚明了、内容鲜活。

我们开展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它的基本政策指导是什么?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决定对土地合理流转、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都说的非常精到。但是它不是具体的方案,没有操作的细则。开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大政方针的基本精神吃透,然后围绕大政方针研究贯彻落实的方法措施、方案细则。

什么叫精研?就是精心研读。什么叫领会?就是心领神会。什么叫贯彻落实?落实二字很好理解,就是从上面落到下面,落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而贯彻呢?就是一以贯之,彻头彻尾。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不精心研读、深入理解、心领神会,怎么能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全方位地贯彻落实呢?

要想搞好公务写作,首先就得对上级各种文件进行反复研读,准确把握,做到融会贯通,然后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落实措施。不是会写几句华丽的词藻, 就能搞好公务写作的,文笔再好,也得理解政策,精研政策,这是搞好公务写作很重要的环节。

这就要求公务写作的主题要有很强的政策性,观点要有很强的准确性,论述要有很强的阐发性,内容要有很强的时效性,方法措施要有很强的实践性。

要做到这些,确实不容易,要能举一反三,上挂下联,开放性地思维,创造性地拓展;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弄懂大政方针是什么,又能了解下边的实情是什么,把大政方针政策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教条主义不可取,经验主义不能要。怎么样把政策精研好,与实际结合好, 找准结合点,这才是最关键的。

四、深入调研,顺理才能成章

刚才讲精研政策,是吃透上情,这里说深入调研,则是吃透下情。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坐在屋里空想出来的东西,必然不切合实际。

长春事业单位公文基础知识及写作真题_八堂课成为公文材料写作高手pdf_公文写作表达方式

搞公文写作的人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 了解真实情况。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特别是领导讲话,才能够符合社情民意, 才能够做到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情、求实效,才能够避免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说假话。

搞公文写作的同志一定要弄清楚群众想的、盼的、需要的是什么,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在哪里,利益诉求、心情愿望有哪些,真正把所写的东西写到人民群众的聚集点上,写在人民群众的热心坎上。

王明是共产国际代表,博闻强记,可以倒背《资本论》,但他空有理论教条, 不能结合中国实际,一会儿左倾,一会儿右倾,最终给党的事业带来了严重损失。

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宣传群众、感召群众、团结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我曾强调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要明确五大关系,其中有一条是务虚与务实的关系,讲到我们只有把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蓝图和构想、发展路子和方法措施传达到县乡村各级干部中去,宣传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让他们明白综合试验区建设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他们有哪些好处,如何带领他们去做等等。群众才能真正明白你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好事和谋福利的, 他们才会一心一意地跟着你干,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才会空前迸发出来, 主动投身试验区建设之中去。

吃透上情与吃透下情相结合,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这是每位从事公文写作的人员应该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也是公务写作的基本技巧之一。比如写一篇讲话,首先要弄明白上级的政策是什么,本地的情况怎么样,过去的经验教训有哪些,发展的前景怎么样,可能遇到的阻碍是什么,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搞清楚了,你才能把文章写得血肉丰满,道理说得让人信服。

五、确立主题,高远才能鲜明

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立意高远的主题是文章鲜活的灵魂。

何谓主题,你写文章也好,你写讲话也罢,到底要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公文写作表达方式,这就是要表达的主题。我们每次开会都要点明会议的议题,这就是会议主题。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把全县的新闻工作者和文秘人员召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新闻写作和公文写作水平及能力。今天我要讲的“公文写作十大法则”和“新闻写作五大商战原理”,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

主题是灵魂、是总纲。我们常说“纲举目张”,所谓的“纲”就是鱼网的纲绳,所谓的“目”就是鱼网的网眼。只有拉起纲绳把网撒出去,网眼才能张开, 才能把鱼打上来。我们还经常用“提纲挈领”这个词语。何谓“挈领”?我们知道,穿上衣时,必须先拿衣领,这样穿起来才方便。如果你先拿衣袖或衣角,穿起来就非常别扭。文章的主题就好比网纲和衣领,抓住了它就抓住了关键和根本。

文无主题、漫无边际、洋洋万言、不知所云是写文章的大忌,尤其是公务写作的大忌。无主题的文章即便是用无数华丽词藻堆砌而成的文山,那也不能叫文章,只能叫文字垃圾。

确立文章的主题,要求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志应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想得更深一些,吃得更透一些,把握得更准一些。

人们常说,公文写作人员是为领导做嫁衣裳的,无论你设计的是西装还是夹克,你必须得考虑领导穿着得体不得体,感觉好不好。这就好比一种款式,领导中有思想前卫的,也有比较保守的,你要让他穿,你必须把道理给他讲清楚。我讲公文写作人员要比领导站得高、想得深、吃得透、把握准,道理就在这里。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胸怀全局,把握大势,提纲挈领, 认真确立一篇文章立意高远的鲜明主题,坚决摒弃含糊其词,空洞无物,卖弄词藻,云遮雾罩的行文方式。

围绕新农村建设特区我们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高扬风帆建特区、划动五桨开大船”,直接用标题点主题,一看第一段话就知道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中国的农村犹如一个汪洋大海,新农村建设尤如一艘航船,建设新农村特区犹如拉起了一道风帆,运用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合作化经营、民主化管理、和谐化发展“五化”工作方法为船桨,来划动这艘大船,就会乘风破浪前进。一篇洋洋万言的文章信阳日报登了整整一版,其主题归纳起来就是上面几句话,主题非常突出、鲜明。

八堂课成为公文材料写作高手pdf_公文写作表达方式_长春事业单位公文基础知识及写作真题

六、提炼观点,独特才能新颖

观点在文章中的地位是什么?观点就是围绕主题、阐述主题、论证主题的论点,是一篇文章确立主题的支撑点,也是要抓观众听众眼球耳朵的响亮点。

一篇文章的主题要由若干个观点作支撑。用观点来论述主题,会起到群星捧月之功效。无论是领导讲话,还是各种文秘材料,那些小标题应该是观点,那些段中主句应该是观点,那些文中锦句也应该是观点。

观点要在“提炼”二字上下功夫。一篇文章的观点应怎样提炼呢?

第一,提炼观点要做到围绕主题,清楚明了。我有一篇文章叫做《明确五大关系,推进试验区建设》,这也是由标题点主题的行文方式,读者一看就知道, 文章讲的主要是“五大关系”,通读全文后就明白了“五大关系”是指《批复》与《决定》的关系、务虚与务实的关系、一般与重点的关系、示范与全面的关系、农民与能人的关系。剖析这“五大关系”相辅相承、相互关联的作用后,指出应该怎么抓、怎么办、怎么来推动试验区建设。这就是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观点。我在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共分三大块,如何总结战果,如何分析战局, 如何推进战事,在推进战事时又设置了“六大战役”等等,大观点套小观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第二,提炼观点要做到独特独到,不失平庸。中国语言几千年,话都让前人说完了,我们说什么?一项工作,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到乡都讲这个事, 方方面面都讲完了,我们怎么讲?

如果是鹦鹉学舌,那还不如把上级领导的讲话念一念。要做到独特独到,不失平庸,就要像摄影一样,学会变焦距、调角度。一座金刚台,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仰拍、俯拍,正面、侧面、背面,远近高低各不同。关键是看你变焦距、调角度的本事,变得巧、调得好,就能拍出他人所拍不到的景致。

第三,提炼观点要翻出新意,不落俗套。如讲财税工作,财税工作是大事, 年年都要召开几次财政工作大会,大会小会都要讲,都讲了很多年了,财税工作还怎么讲?我讲“五不话财政”,即:财税工作不简单、财税工作不容易、财税工作不留私、财税工作不容情、财税工作不含糊。要强调财税工作不简单,按常规行文方式,首先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就落入俗套了,财税工作如何不简单?因为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它是惠及干部职工的主要财源,它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支点,这就翻出了新意。要说财税工作不容易,常规讲法,就是回顾总结前阶段工作成绩,肯定大家的工作,对大家表示感谢。但我就直接说“财税工作不容易”。要说财税工作不容情,常规讲法就是“抓班子、带队伍,严明纪律、提高素质”等等,搞财政税收你不能循私舞弊, 你不能搞人情税、关系税,必须严明纪律抓税收,不得有丝毫容情的地方,也翻出了一些新意。

要想不落俗套,你必须打破常规的行文模式、思维方式和表述形式,同是一个内容,用观点来翻出文章的新意,这才是高手。

第四,提炼观点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个观点就是那么十个八个字公文写作表达方式,简单明白,你要用一大段话就会感觉着非常别扭,还不便于记忆。在言简意赅方面, 毛泽东是一个典范。比如在《矛盾论》中,矛盾的普遍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中用一章几十页来进行反复论证,加之外国语言表达方式与中国语言表达方式又不一样,有些人读了几遍还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而毛泽东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将矛盾的普遍性精辟地概括了。

第五,提炼观点要引人入胜,产生共鸣。某个观点,让人乍一听难以理解, 心想这个事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稍加阐述,让人豁然开朗,觉得这样说比那样说效果好得多。正是因为你说了“人人心中之所有,人人口中之所无” 的东西,以致产生了共鸣,让人连声赞叹,你的这个观点的提炼就是非常成功的。

在论述综合试验区建设如何抓时,我们归纳了“快、特、新、干、实”五个字。“快”就是起步要快,推进速度要快;“特”就是结合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路子;“新”就是勇闯新路,大胆创新;“干”就是真抓实干,强力推进;

“实”就是求真务实,务求实效。这样就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第六,提炼观点要方便记忆,耳熟能详。一篇文章所确立的观点,只有让别人认同,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别人才能把它记住。

我们把开展农村工作的主要方法概括为“五化工作法”,又比喻为推动新农村建设航船的“五桨”,这样就便于记忆。

八堂课成为公文材料写作高手pdf_长春事业单位公文基础知识及写作真题_公文写作表达方式

七、善用典例,恰贴才能鲜活

所谓典,就是历史文化遗产留下来的文献精典;所谓例,就是当今社会特别是我们身边发生的具体事例。

一篇文章用典举例可以收到事实胜于雄辨的功效,在文章中广征博引古今中外的精典文献,恰当引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最能服人。

比如新型农村合作经营到底好不好,推行机械化有没有必要,让加入合作社的农民站出来现身说法,给大家谈一谈加入合作社给自己带来的经济实惠和劳动力解放,算一算投入帐、收益帐,再讲一讲从体力劳动解脱出来后,在精神生活、文化娱乐、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切身感受,这种方式比讲一百条这道理、那意义都要强百倍。

引用典例一定要服务主题,服务观点,讲究恰贴,讲究鲜活。不能为用典而用典,不能为炫耀才学、卖弄风雅而用典,动不动就“之乎者也”,动不动就“古人云”,动不动就“孟德斯鸠、尼采如何说”,让人感到卖弄风雅、装腔作势, 那就不好了。

不要过乱的、堆砌的用典,用典要恰到好处,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典还要推陈出新,故事翻新意,老树发新芽。

现在讲改革开放如何好,招商引资如何好,真正去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时候,总是害怕“能不能招成,花钱请客后能不能来,来了后是不是真的”。嘴上说着这个事好,心里想着这个事不一定行,真正面临问题时又害怕了,这一番情况用一个典故——叶公好龙,就能形象地刻画出来。

八、周密论述,精辟才能服众

一篇文章确立了主题,明确了观点,那么,在下笔行文论述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呢?

一是论述要紧扣主题,围绕观点。比如讲“先行先试当先锋,大胆大步大跨越”,应该突出怎样先行先试,怎么样当先锋,突出敢闯敢试、开拓创新、放开

胆子、迈开步子,通过试验区建设,来实现商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是层次要清楚,逻辑要分明。比如论述“批复与决定的关系”,这里应该集中论述批复是个啥概念,决定是个啥概念,决定与批复相比上升了哪个层次, 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从而进一步在试验区建设中坚定信心,下定决心,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该在哪一块说的就在哪一块说,抓着这一块就要讲清讲透。

三是章法要严谨,丝丝要入扣。主题、大观点、小观点、段落主句、文中警句,它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一定要讲究章法布局,做到丝丝入扣,分清楚大概念小概念。

学过逻辑学的都知道,逻辑学包括概念、推理、判断、论证等,它是讲逻辑思维的。写文章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一篇文章,主题是大概念,观点是主概念,分观点、段中主句、文中警句是小概念,只有利用相关的文辞语言把这些骨架连接在一起,才能做到有血有肉。骨骼立起来,肉体丰起来,如果立不好,丰不好,或者形销骨立,或者肥胖臃肿。

八堂课成为公文材料写作高手pdf_公文写作表达方式_长春事业单位公文基础知识及写作真题

要学会庖丁解牛,知道从哪个地方下刀,哪个地方该是骨骼,哪个地方该是筋肉,哪个地方该是血管,条理要非常清楚。

四是语言要精辟,说理要充分。公务写作很多都是涉及说理的文章,如宣传方针政策,安排部署工作等,这就要求语言一定要精辟,说理一定要充分。

语言精辟不精辟的基本标志,一是让人听着新鲜独到,二是让人听着觉得清楚明白,三是让人听了以后能够记住。

精辟的语言,充分的说理,是公文写作的一个窍门,并不是句子多么臃长、多么复杂,就是说理充分。要用简洁的语言把道理说的深入浅出,让人信服,这样才是成功的。

九、宏微相衬,有的才能放矢

一篇文章,角度上要站高,要看远,要从宏观上来把握;行文上要具体,要条理,要从微观上来把握。要做到宏观微观相结合,宏观微观相映衬。

宏观是方向,微观是目标;宏观是理论,微观是实践。

在公务写作上,党的大政方针和理论指导是宏观层面的东西,社情民意和实际工作需要是微观层面的东西。

光有宏观,没有微观,本文由老秘网推荐就会使这篇文章陷于空洞说教,无的放失。光有微观,没有宏观,就可能迷失方向,琐碎不堪。

一篇文章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方向,又有目标,既有宣传动员,又

有方法措施,才能上下一致,左右协调,使这篇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十、土洋结合,巧妙才能生动

好的文章,它的受众群体面要宽,既要适合不同受众群体的欣赏水平的需要, 也要适合同一受众群体的不同心理口味的需要。

酸甜苦辣咸,口味各不同。不同受众群体,有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同一受众群体,他们的需求也是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今天在座的有党委书记,有文秘工作人员,有新闻工作人员,从事的职业不同,所在的岗位不同,对领导讲话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不同。即使同是乡党委书记,既要听听上面的政策,又要听听县里的安排,同时还要想想自己乡里的做法,每个人的需求也不一样。

一篇文章,不能太单一、太单调、太枯燥。数学家华罗庚推广优选法,讲的通俗生动。如果华罗庚还用他的数学公式来推广优选法,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呢?

一篇文章应该是土洋结合、文白相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丰富多彩、内涵丰富。文章中,该文的时候就文,该白是时候就白,该洋的时候就洋,该土的时候就土,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一台晚会有歌,有舞,有小品,又有相声,还有人变戏法玩魔术,这样调节,大脑皮层里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就不疲劳。

土洋结合能起到“嬉笑怒骂皆文章”的功效,严肃的话题如果用诙谐的口语讲出来,和板着脸训人会有不同的效果。许多时候,我们不妨诙他一谐,幽他一默,使大家既放松心情,又感到高兴,印象会更深刻。洋越来让人们望洋兴叹, 土起来让人笑逐颜开,这样就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还是那句话,文无定法, 更无秘诀。但是,公务写作有规律可循,有技巧可讲。此文若对从事公务工作的人员,特别是文秘工作人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诚所愿也。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450194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1838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