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生活》杂志·中国军号
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是新中 国人民海军的第一支潜艇部队,自组 建以来勇于改革创新、勇于突破超越、 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担当潜艇事业的 开拓者和急先锋。

岁月峥嵘,艇行万里不迷航
1954 年 6 月 19 日,是永载中国 潜艇部队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人民 海军史上的第一支潜艇部队宣告成 立。从此,海军潜艇部队实现了从无 到有的跨越,潜艇人也走上了从弱变 强的道路。
成立之初,支队只有两艘 M 级老 式小型潜艇,分别被命名为“新中国 11 号”和“新中国 12 号”。虽然艇旧 体小,但支队官兵依然感到无比自豪。 “八一”军旗第一次在潜艇桅杆上升 起时,他们心中响起的是新中国潜艇 事业启航的号角。
当首批潜艇人操控着潜艇,劈波 斩浪告别饱经沧桑的旅顺港口,穿越 象征百年屈辱的甲午海战场,到达深 海,一个又一个“第一”,一个又一个 “首次”,便从这支年轻而顽强的潜艇 部队开始了。
创建不久,支队接到命令,前往公 海执行远航训练任务。当时,他们没 有航行资料、没有远航经验、没有完整 的备品备件、没有适用的成套食品,有的就是全艇艇员的齐心协力、艰辛摸 索的决心。
那时装备条件落后,潜艇各个舱 室的温度差别很大。航行时,有的舱 室一身短打依然挥汗如雨,有的舱室 棉衣裹体仍觉寒气逼人,而流动于整 个潜艇之内的是一样高湿且污浊的空 气。
任务期间,由于隐蔽要求,潜艇只 能昼潜夜浮。近一个月的时间见不到 阳光,新鲜蔬菜、水果也无法长期保 存。到了远航后期,大家只能每餐靠 罐头、压缩饼干等食品充饥,“10 天不 洗脸,20 天不换衣服”已成常态。
那是一场对韧性和耐力的巨大考 验,也是一次对勇气和胆量的终极挑战。终于,历经 22 个昼夜的艰辛奋斗, 他们最终圆满完成了首次公海远航训 练。
峥嵘岁月里,一代代的潜艇人把 青春和热血,抛洒在这支英雄的队伍 里,把精神和梦想熔铸进共和国的潜 艇事业中。
支队各项建设一步步扎实 推进,战斗力逐年稳步提升,圆满完成 首次出岛链侦察训练、首次参加海军 潜艇演练等几十项重大任务。这一项 项成绩的背后,充分展现了潜艇人的 “敢拍胸脯下大海”的壮志豪情和铁 血担当。
近年来,随着部队职能使命不断 深化拓展,实战化训练大力加强,潜艇 航行得更远、潜得更深,远海执行重大 任务成为常态。
“出海即出征,下潜即 战斗”的战斗格言常常印在每一名潜 艇人心中。潜艇航行在深海大洋里, 困难伴随着挑战,特情夹杂着险情。 在各种险恶条件下,他们并肩战风斗浪,坚强破险,顺利完成任务。
支队上 下不断形成一轮又一轮练兵备战的热 潮。攥指成拳,他们以更强大的合力 向深蓝挺进,彰显出潜艇人对新时代 海军转型建设发展的不懈追求。

勠力同心,聚焦人才培养
“固定、起吊、进舱……”北部战 区海军某潜艇支队军港码头上,官兵 们动作娴熟、配合有序,数吨重的鱼雷 精准入舱置于弹轨,整个动作一气呵 成。
看着这火热的练兵场景,谁能想 到这群操纵“深海铁鲨”的官兵们平 均年龄仅有 20 余岁。看着那携风带 电的动作,听着那铿锵有力的口令声, 如此年轻便肩负起护卫我国深海安全 的重任,这正是该支队发力建强人才 队伍所结硕果。
“小兵有大责”“小岗担大任”“小 错即大过”的思想认识,都已深入支 队官兵的脑海深处。支队利用每年新 兵入伍、老兵退伍、重大任务前、完成 任务后等时机,组织官兵参观军史馆、 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引导新 一代潜艇兵深刻感悟先辈精神,向先 辈学习,并勉励官兵珍惜荣誉,以更加 昂扬的姿态投身强军大潮。
新一期“铁鲨论坛”在新建的深 蓝书吧内火热召开,支队雷弹技师、一 级军士长赵峰作为主讲人,率先亮出 了自己的“奋斗旅程”。数十次随艇征战深海执行远航和重大演习演训任 务、参与编写支队雷弹专业教材书 6 部,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 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 1 次……伴随 着雷鸣掌声,在场官兵明确地感到他 的成长轨迹,不仅是个人的奋力奔跑, 更映射出支队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快速 崛起。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 聚。近年来,支队积极拓宽人才队伍 建设路子,为士官队伍量身打造“成 才平台”。
他们先后兴建舰员维修训 练中心、多功能教育中心、军体健身房 和深蓝书吧等多种训练教育场地,着 力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狠抓人 才队伍建设。 同时,支队采取岗位实践锻炼、大 项任务牵引、脱产送学培训、网络平台 学习等方式,丰富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为新时代潜艇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 台。
此外,他们还定期邀请院校专家 教授到单位授课交流,并组织人才骨 干到友邻单位参观见学,进一步开阔 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综合素质。 码头一线,宣传栏里的一位位“水 下先锋”的奋斗故事,让新兵们热血 沸腾。
支队以先进典型作为激励官兵 进步的方向,形成了学先进、比学超、 互帮助的浓厚成长氛围。
紧盯实战,勇担使命卫海疆
深夜,黄海海域漆黑如墨,在水 面下的一场实战化对抗演练正火热上 演。
“报告艇长,声呐跟踪目标稳定,方 位 ××。”潜艇在水下 60 米。刚一进 入伏击阵地,声呐班班长汪泽民在纷乱 的海洋噪音中,迅速判明目标信息,果 断上报。在整个处置流程中“第一个 拉响警铃”抢占了战场先机。
“战斗警报,作战小组准备!”艇 长下令,全体艇员闻令迅速奔向战位, 或规划战斗航向、或装填鱼雷入管、或 装订目标参数……一系列动作紧张有 序。
“报告艇长,鱼雷发射系统准备完 毕!”整个过程较以往缩短了近 1/3 的时间。鱼雷出击,顺利击中“敌” 潜艇,任务圆满完成。
“现如今,在分秒必争的大洋深 处,潜艇打赢的底气更足了。”潜艇归 航后,艇长胡文佳在任务总结会上讲 道。
“固强补弱夯实根基是克敌制胜 的基础。”作训科科长吕海平介绍,平 日里他们狠抓基础训练工作统筹、组 织与落实,依托“强能备战集中抓” 活动和群众性练兵活动,自上而下进 行基础技能集中强化,广泛开展“政 工干部学军事”“安全技能强化季”“海 上经验交流月”“雷弹使用规范周”“艇 长学习日”等活动。
针对以往“会什么练什么、强什 么练什么”的久练无突破窘境,他们 把练协同与打基础相结合、把练战法 与研战术相结合、把全训艇与非全训 艇相结合,制定了“全过程引入实战 背景、不间断连续突击检查”的岸港 训练机制,确保基础训练中的每一环节都有实质性的提升。
“报告考官,新兵刘金铭准备完 毕!”
“开始封舱。”在新一批潜艇兵岗 位合格考试中,分到艇队仅一年的新 兵刘金铭凭借过人的潜艇理论知识储 备量,迅速按照封舱顺序进行考核, “关闭通气阀、关闭排水阀、关闭呼吸 蝶阀……”一系列操作如行云流水一 般快而有序,不一会儿便完成操作。
本以为实操考核会和理论考核一样能 满分通过的他,却被现实狠狠地浇了 一盆冷水。
“舱底应急疏水阀没有关到位,成 绩不合格。”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一惊。
“尽管时间比别人快很多,但一定要坚 持实战标准。在潜艇上干,‘100-1=0’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如果潜艇在深海 一旦进水失事,少关一个阀门或没有 关紧都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后果难 以想象。”考官的话为所有人敲响警 钟。
“训练出错不可怕,实战不行最致 命。”该支队党委“一班人”深刻认 识到,基层人才队伍是练兵备战和助 推基层全面建设的主力军,建强队伍 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 准,树立练兵就是为打赢这个鲜明导 向。打仗需要什么人才,就建强什么人才,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打赢能力。
(《解放军生活》杂志·中国军号出品)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