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诗联学会于2000年5月20日正式成立,风雨兼程,走过了10个春秋。今天各级领导亲临会场,与我们南江诗联学会全体会员一起相聚,共同庆祝南江诗联学会成立十周年。
一、领导关心诗社的成立
回顾历程,南江诗联学会的成立,与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分不开。2000年初天岳诗社原会长廖汉钦老先生到南江,与罗卿能、方浩奇、王彪如、叶握衡等人商量,筹建南江诗联学会分会,经磋商议定由罗卿能为会长,方浩奇、洪潮东、王彪如为副会长,陈江美、李雄卿等人为学会成员,在南江粮站天鹅酒家会议室召开成立大会。当时有月田诗联社代表前来参加作贺。并报洞庭诗社社长李曙初,不久他派洞庭诗社编委、市书协副主席李辉模来南江,与我们共商学会工作,在人事上作了具体的分工安排。
从此,有组织、有章程的以创作诗词为主的群众文化组织诞生了。这是南江有史以来文化活动最正规、最具规模的文化团体。以前黄砥中老先生曾创办过《南江文艺》刊物,以创作诗词为主,仅办一期,因经费问题停办了。南江诗联学会是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春苗,在南江古镇这块历来喜爱读书,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结果。
南江诗联学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联络诗友,发展会员,壮大队伍,筹集经费,编辑诗刊,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李曙初老先生、李辉模先生、廖汉钦先生的关心支持下,第一期诗刊《南江吟》出版了,质量较高,反响很好。为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南江,展示南江文化特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04年7月,市领导及洞庭诗社社长李曙初等老领导顶着烈日炎炎来到南江,召开如何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代表座谈会,领导的殷切期望,亲切指点,使我们诗联学会全体会员大大受到鼓舞,精神振奋,为创诗词之乡而努力奋进。经过一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2005年9月荣获湖南省授牌“中华诗词之乡”的光荣称号。2006年11月被授予“楹联之乡”称号。这既是对南江的鼓励,也是对南江的鞭策,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同志们奋力前行,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随着形势的发展,为使诗联学会更加活跃于诗坛,2007年7月进行了换届选举,增加了新生力量,加大了对外联系,争取了镇政府的支持及外界知名人士的支持,经费方面开始有了转机,诗刊由原来的两年一期改为一年一期。
二、深入生活创新诗作
南江诗联学会成立以来,广大会员学习创作诗词积极性很高,队伍不断壮大,诗词数量增多,年投稿量近2000首(副),质量逐年提高。如何进一步创新诗作,深入生活实际是创新的源泉,诗社先后组织会员上幕阜山、张师山,进湘北云母纸厂、学校等地采风,参观平江杜甫墓、平江烈士陵园等。大大激发会员们的创作灵感,吟咏了大量诗作,在《南江诗词》上设专页发表,2004年下半年镇政府组织学会会员开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诗词吟唱会,有110人参加,收集诗词70首。国庆57周年之际,南江镇政府组织各部门开展篮球赛,学会人员组织到现场采风,许多会员写出了真情实感,创作了不少佳作。2009年配合南江镇政府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组织会员学习,践行科学发展,创作诗词50余首,印成科学发展诗词集单行本,受到县实践科学发展观办领导的一致好评。
为丰富诗词创作,走出南江。开展广泛交流,先后与长寿诗书画协会、钟三诗社、月田诗社进行交流学习、切磋,开展吟唱会,互换诗词作品,取长补短,受益匪浅。
为提高会员写作能力,提高诗词质量,诗社还组织会员一月一次的聚会,要求每个会员创作1—3首作品赴会,由大家共同评议提意见,促进提高,每次安排一人讲自己的写作经验和体会。
十年风雨,十年艰辛。为力求精品不言空话,诗联学会在践行实践出真知的道路上,联系实际搞创作,激发了会员的创作热情,提高了诗词的质量。
三、办好园地培育新苗
《南江诗词》刊物是学会会员交流学习的重要阵地,也是诗联学会开展活动,创作诗词的途径。对内交流作品,对外宣传南江,是树立南江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认真办好。我们前后共出刊七期(其中《赵曙楼诗联》选增刊一期)。编辑诗刊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为人作嫁衣裳的辛苦工作,诗联学会又是一个无收入来源的民间群众组织,完全靠编辑人员的无私奉献,虽然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但照样热心工作,精心整理、校对、改稿,一字一句地推敲,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年复一年,乐此不疲,令人点赞。如主编罗卿能先生,就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以潜心办好诗刊为职责,所出6期诗刊,都经过他精心审核定稿。
《南江诗词》的出刊,给社会带来良好的效果,群众评价很高,这与编辑成员一丝不苟的工作是分不开的。编辑付梓需要经费,近三年来,承南江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每年给予3000元。但远远不够,每期印刷费要6500元左右,还有活动经费,一年将近1万余元开支,才能够正常运转。南江诗联学会的同志们都是竭尽全力争取资金,如余从龙、欧阳乐义到处联系,求助南江籍在外的领导、老板赞助,才保证了《南江诗词》刊物的正常出版。
传统诗词的继承弘扬,需要传帮带,才能继承发展下去。在经济建设年代,大多数人一切向钱看,传统文学却很少有人问津。为此,南江诗联学会按照上级精神,开展诗教进校园的活动,2008年组织人员到镇中学讲诗词对联、格律基本知识,在会员会上传授写作经验。同时在《南江诗词》期刊上逐期刊登介绍《诗词格律基本知识》《平水韵》《常用词谱》等,进行宣传推介。使爱好者自学时有章可循,逐步掌握诗词格律,达到全面普及。
通过一系列传授、推介,会员的创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如2008年庆祝彭德怀起义80周年诗词大赛中有方浩奇获二等奖,曾定保三等奖,万霞初优秀奖。还有奥赛,全国征文赛南江镇有4人获奖。全国书法大赛有欧阳惠予、王猛如等人获奖。10年来会员共有20人获奖,获奖作品30余件,令人可喜。目前正式参加南江诗联学会的会员有100来人,是一支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地方特色的生力军。
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南江诗联学会成立十年来,广大会员用自己的心灵吟咏时代新声,弘扬正气,针砭时弊,抒发出一首首抑扬顿挫、激情洋溢的新诗篇。为弘扬传统文化,发掘地方特色,让诗词遍及城乡、工厂、学校,深入千家万户,通过诗词的发展普及,促使社会向着高度文明文化的方向迈进。我们还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诗词反映南江新貌。围绕南江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纵情吟唱,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党政政绩工程。颂扬党的惠民政策,抒写民情、民风、民俗。用传统的格律诗词形式,反映社会,朗朗上口,儒雅大方,令群众欢喜。为宣传南江,赞美南江,文明南江,提高南江的知名度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以诗词促进社会文明。通过会员深入生活,采写社会积极向上的典型,贬斥丑恶行径,伸张正义,扫除歪风,纯化民风,有益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如欧阳柱平先生写的“赞淮君贤侄夫妇孝敬三亲”,令人赞赏。另外对社会上买码、扳砣子等,进行无情地痛斥、揭露。有石浆双溪村的陈毅军写的“买码歌”,全镇印发,每户一份,反响良好。有力地发挥了促进社会文明,弘扬正气的作用。
三、以诗词促和谐、增友谊。吟诗唱和,自古至今传流不衰。以诗会友,文明交往,广为推崇。2007年4月29日,长寿诗友和天岳诗社领导一行32人到南江联欢交流;同年十月南江一行7人到长寿联谊;2008年11月到钟洞切磋。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周边友谊。同时,写诗吟咏是一种高尚的文化娱乐,有益身心健康,有益社会和谐,能启智开愚。诗风所及,满是温馨、团结友爱的气氛。能减少社会的坏风陋习和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为发展南江,振兴南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2010年8月25日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