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四个误区

做了多年的新闻工作,发现新闻写作有时会走入误区。新闻写作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写手分不清消息、通讯、评论、公文、散文、小说的区别,在写作时不知道如何运用合适的文体去表达。有的人干脆把工作总结、会议纪要当成新闻稿。主体部分三百多字的写法是从“一是”“二是”一直写到“七是”,罗列材料和数据,写得不像新闻。学会用新闻的各种文体去写稿,才能写出有板有眼的新闻稿。

做了多年的新闻工作,发现新闻写作有时会走入误区。一旦进入,危害很大,为此不得不防。

新闻写作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这是一种初学者的通病。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看到别人写的稿见报了,上网了,而这些内容以前自己也曾想写过,只是未动笔。于是,急得跟在别人后面赶快写一篇类似的稿子投稿。

新闻写作公文写作_公文意见的写作格式_公文 信息写作 培训

这种模仿跟风写作的效果并不好,稿件常常得不到采用。究其原因是新闻贵在新,贵在快,贵在独创。你眼力不够,新闻敏感度略差,慢人一步,只能写雷同的稿件。在编辑看来,这样的稿子就是“马后炮”“炒冷饭”,所以对此热情不高,采用率低是必然的。

人民日报一位资深记者说:“不能患有‘电脑依赖症’,花大量时间在网上偷资讯、拼新闻、炒冷饭,就是不肯接地气,不肯去现场。可以说,这样做新闻,永远出不了好新闻。”他还说:“某地有一个典型经验或典型人物新闻写作公文写作,呼啦啦来了几十家新闻单位集体采访,从写出的稿件来看,质量千差万别,有的可读性强,感染力强,堪称精品佳作,有的……不知所云,甚至是劣质产品。问题出在哪里?出在记者的眼力、观察能力上。见人所未见,察人所未察,才见记者的真本事、真功夫。”

新闻写作公文写作_公文 信息写作 培训_公文意见的写作格式

不盲目跟风,深入采访,坚持独创,注重时效,才能写出好新闻。

喜欢炒作,专注猎奇

公文 信息写作 培训_新闻写作公文写作_公文意见的写作格式

“炒作”用在商业运行上或许会取得一定效果,如“炒房”“炒股”。但是用在新闻写作上会使报道变味,变得低俗化,令读者生厌。

“新闻炒作”指的是传媒有意通过与事实新闻价值不相称的报道规模,对某些人和事所作的渲染性的恣意报道。在当前新闻报道泛娱乐化的情况下,有的媒体和写手特别喜欢蹭热点,炒作演员八卦、名人隐私、街坊传闻,并无休止地加以渲染煽情。由于只关注人和事件的奇特性,往往会忽略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有的竟把几年前的旧闻又“炒”一遍,有的甚至不惜编一些假新闻取悦读者,失去了新闻的客观公正。

新闻写作公文写作_公文意见的写作格式_公文 信息写作 培训

例如,近几年报道的一个姓杨的女孩追星追华仔的事,被某些媒体大肆炒作,虽然赚足了眼球,但也使媒体的公信力受到危害。

有人认为,只要新闻炒作过程得当,便可成功营销,提高了知名度,提高了点击率并获得了利益,而受众也满足了自己的“猎奇心理”。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新闻不可炒作,是一条应当遵守的规矩。

体裁运用,显得生疏

当前,有的媒体上出现了消息、通讯、评论公文化的现象。有的写手分不清消息、通讯、评论、公文、散文、小说的区别,在写作时不知道如何运用合适的文体去表达。有的人干脆把工作总结、会议纪要当成新闻稿。

有的虽然是按照新闻稿的格式去写了,但在行文时常常是“开中药铺”。例如,有一篇《某某县吹响秋冬农业农村工作冲锋号》的消息,全文412字,其中导语51字。主体部分三百多字的写法是从“一是”“二是”一直写到“七是”,罗列材料和数据,写得不像新闻。

《人民日报》1996年12月4日发表过一篇文章《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写得很好,受到总编辑的表扬。时任总编辑范敬宜指出:“它不是简单地照搬中央经济工作文件,而是根据会议精神,作了认真思考,因而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而且有理有据。这样新闻写作公文写作,就把‘应景’文章做成了‘应需’文章了。”

学会用新闻的各种文体去写稿,才能写出有板有眼的新闻稿。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450194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3053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