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曾给官员编了一本“当官指南”,却敌不过下有对策的为官套路

因此决定给州县官员编一本“当官指南”的手册,让他们借鉴学习。雍正却有着非常独特的理由,认为既然指导官员办事手册,那么必须由有基层办事经验能力的官员去做,不要掉书袋(讥讽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的文官去做。李卫的基层工作经历,尤其在盐政、捕盗上非常有功劳,为此雍正认为由二人编纂“当官手册”最适合不过。

雍正登基后,经常对臣下说,自己曾经和其父康熙做了一个比较后,得出他事事不如其父,“唯有洞悉下情之处”,比其父略胜一筹,并多次给臣下们讲述自己曾经对地方事务了解的情况。并总结出:“地方事务,皆发端于州县,头绪纷繁,情伪百出”。新任职的官员大多都没有经过历练,一旦处理公务,必然出现瞻前顾后,举头无措。因此决定给州县官员编一本“当官指南”的手册,让他们借鉴学习。只不过这项“官员文化教育工程”进展的非常缓慢。

早在雍正二年(1724),雍正就组织大学士朱轼、左都御史沈近思负责编纂工作。只是在书没能编纂好,沈近思就去世了,朱轼也身患重病,这件事情就一直拖了下去。

八堂课成为公文材料写作高手pdf_公文意见的写作格式_雍正公文写作

李卫(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_图

直到三年后,雍正觉得这事不能再拖了,并且觉得这件文化工程需要选派精力旺盛的官员去做。极其有趣的是,本来是文化项目的事,就应该由学者去做,可雍正觉得这些大学者们办事效率太低,干脆叫非科举出身的两位大老粗田文镜、李卫去主持这件事,这样的安排非常罕见。雍正却有着非常独特的理由,认为既然指导官员办事手册,那么必须由有基层办事经验能力的官员去做,不要掉书袋(讥讽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的文官去做。

田文镜21岁时就做了福建长乐县丞,30岁出任山西乡宁知县,一干就是13年,后因政绩突出深得雍正重用,在基层大力推进雍正新政落地时出力很大,雍正将其从布政使的位子上提拔到巡抚。认为田文镜基层经验丰富,又有做地方大员的工作经验,为官老成干练,对官场的陋规、科派、亏空、州县欠钱、隐匿土地等弊端都非常了解。另一个人选是李卫,他更是大字不识,在雍正二年也是从布政使的位置上胜升任浙江巡抚,并兼任两浙盐务。李卫的基层工作经历,尤其在盐政、捕盗上非常有功劳,为此雍正认为由二人编纂“当官手册”最适合不过。

雍正公文写作_公文意见的写作格式_八堂课成为公文材料写作高手pdf

雍正公文写作_公文意见的写作格式_八堂课成为公文材料写作高手pdf

钦颁州县事宜_图

为此,雍正让他们各自将多年来工作的心得和办法逐条写出来,自己不会写就找师爷。没多久,果然送上来的材料让雍正非常满意,认为该书“条理详明,言辞恳切,民情吏习,罔不兼该,大纲细目,莫不备举,诚新进之津梁,庶官之模范也。”雍正大笔一挥,将这本书钦定为《钦颁州县事宜》立即刊刻付印,一时之间,两位“大老粗”主持编纂的书成了官员做官的秘籍,一时之间洛阳为之纸贵。

清代官员除了做官理论硬件基础逐渐完善外,各种潜规则和做官心法也是一齐发展。为官之道的各种“心法”层出不穷。嘉庆年间的元老曹振镛的做官秘籍是“多磕头,少说话”,与宋代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如出一辙。这对于已经爬上高位的比较合适雍正公文写作,而对于那些正在往上爬的,就不能少说话,而且还要会说话,恰到好处的说话。

公文意见的写作格式_雍正公文写作_八堂课成为公文材料写作高手pdf

曹振镛(1755—1835年),字俪生_图

勒保是嘉庆朝的大臣,在四川总督位时,有一次觐见,嘉庆帝与其先谈起来,问他说:“你们做督抚的,僚属中间哪一等人最讨便宜?”勒保想了想回答说:“能说话者最讨便宜”嘉庆听了勒保回答非常认同说:“是啊,工于应对,有才能的人更能表现他的长处,虽然事后察觉,但当前已被他蒙混过去了。再者说来,正是不依赖上奏,汇报就不能畅达,有极好的事,往往会被不善词令的说话。这就是升任所以设有言语一科啊,我每当遇到那些朴实无华的官吏,一定让他们把话说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请室外纪》里有一个有趣故事,当时有人给大学士曹振镛写信,向他请教宦海浮沉的要诀。曹给他总结了回信说:“你真的要走仕途吗?第一朝中要有人,打点的钱必须是有的,而且绝对不能小气。你对人态度要非常圆和,遇事不可承担。凡事均不要太过于较真,不可有立功之心,一不可自以为忠。”最后总结做官的最高境界是“模棱”。

八堂课成为公文材料写作高手pdf_公文意见的写作格式_雍正公文写作

雍正皇帝_图

与雍正早年煞费苦心编纂当官手册相对应的竟然是另一套为官心法,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当时还有两手流传非常广,被官员奉为真正做官秘籍的《一剪梅》,读来朗朗上口,有趣辛辣:“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雍正公文写作,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通,一味谦恭。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在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

清代官员手册的编纂发行有许多延续性,除了雍正的《钦颁州县事宜》外,早在康熙时就有《福惠全书》,道光时期还发行过《牧令书》甚至在咸丰时期发行量很大的《宦海指南五种》等等书无不说明,作为清王朝来讲力求在官员思想上得到有效教化。

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许多“良吏”,他们在衙门悬挂着至今看来也很有启发意义的门联:“官要虚心,总能发伏厘奸,须祝我得情勿喜”、“民宜安分,若到违条犯法,可怜汝无路求生”遗憾的是清代官员的为官套路最终全面覆盖了官员整体操守,而那些曾经发行量最大的为官指南也蒙上了厚厚的历史尘埃。

​文:赵立波

参考文献:《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450194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3381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