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公文写作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历史。几千的中国公文发展史,公文写作人才众多,而且由于很多人往往是兼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于一身,因此使得他们所写出来的公文立意高远,气势恢宏,文采斐然,具有一种震荡人心的艺术魅力。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很多经典公文名篇,其实它们最初都是以公文的形式面世的,从而使得我国几千年来不乏诸多公文佳作,并能广泛流传于世。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当今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时代发展,新的社会形势变化,对公文写作人才的需要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可以说,没有哪个单位不缺少公文写作方面的人才的,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人才”,并不是一般的能够简单应付、写不出具有一定质量的公文写作人员。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文写作人才,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济事。我们的很多文秘工作者,从表面上看似乎也都会“写”,出手速度不可谓不快,但殊不知很多人都是“裁缝”,满足于从网上下载进行“组装”。当然其中有网络上的误导,经常提供给人们所谓的“公文写作金句500例”“公文写作“再”字句集锦,“公文写作模板”,有的甚至兜售所谓的各类文种的“范例”,这些无疑都造成了年轻一代人的惰性,他们不愿学习公文写作的原理,“拿来主义”严重,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亟待加以改变。
然而,改变的难度何其大也!
如果你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文写作人才,我觉得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点,要培养兴趣,全身心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不感兴趣,肯定不会做好。实践中,我们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从内心深处真正愿意从事公文写作的恐怕并不占多数,往往是被领导安排到文秘岗位。即使这样,我认为,一定要以严肃认真的精神踏实去做。而且首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兴趣,既然被组织上安排到了这个岗位,那就是组织对你的高度信任,我们就不妨扑下身来全力以赴来做,并要做到成功。否则自始至终都是充满巨大的排斥心理,你绝对不会有任何改变,最终也将一事无成。而只要你肯坚持,持续努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因为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喜欢上了这个职业。
第二点,要多留心,从阅读中提高。
“事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积学以储宝”“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些名言警句都是古人实践经验的精要总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文写作人才,就得靠平时多留心,多积累。尤其是一些政策性很强的提法表述,要随时做好记录。而这些提法表述,在公文写作实践中肯定要用到,如果不加以积累,而是“临时抱佛脚”,不仅影响写作的速度,也会影响文稿的站位,即高度不够。一个优秀的公文写作人才,一定是善于思考和积累的。诸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空壳”“僵尸”“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工匠精神”“钉钉子精神”等等等等,都需要我们留心积累。而要如此,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读书看报,多听广播,多看电视,多上互联网。多关注时事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大事要事。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你所写出来的公文才能做到观点正确,内容充实,有血有肉,从而避免了空洞无物的弊端。此外,还要尽可能多读一些经典公文名篇,从中汲取营养,弄清楚公文究竟“怎样怎样写”的道理。
第三点,要坚持多写多练,勤于实践。
如上所述,“文章非天成,妙手靠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公文写作最根本的诀窍就是多写多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那种只是满足于从网上抄录的“裁缝”,对于从原理入手的忠告不以为然,一心一意只顾“眼前”,缺乏长远目标的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文写作成手。“实践出真知”,想法再好,看得再多,而不去实践,一切都是空谈。所以,一定要引起每个职场人员特别是文秘“小白”的高度重视。
公文写作标准高,要求严,要达到这个目的,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就得靠自身多写多练,勤于实践。开始写得不好没有关系,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会一帆风顺的,都不会一蹴而就,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反复实践,不断磨练,久而久之,驾驭公文的能力就会逐步形成,就会越来越向真正合格的成手靠近。
因此,还在外围游荡的人们,还在满足于从网上搜集拼凑,还在网上“照猫画虎”甚至照搬照抄的人,应该幡然醒悟,痛下决心,在公文写作实践中写出真实的“自己”,活出真实的“自我”。
(作者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公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特别提示】由于本文系采用WORD文档上传,因此可能出现排版方面的变动,敬请留意并见谅。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