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把公文中关于文字的问题概括为“浅”和“浮”两个字。“浅”是指文字肤浅,写出来的文章苍白无力。文字的浅,还表现在写作功底的浅。尽管公文不提倡艺术加工,但在写作过程中注重遣词造句,注重写作技法的应用,注重公文的可读性,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追求公文的文字美,绝不是可以将公文写成美文,把语言技巧置于思想内容之上。
在这里我把公文中关于文字的问题概括为“浅”和“浮”两个字。“浅”是指文字肤浅,写出来的文章苍白无力。许多公文对大家熟知的道理、浅显的知识,翻来覆去地讲,就像一锅不放油盐酱醋的素菜,翻来炒去,索然无味。有人要说了,难道公文写作还能编笑话么,还能编出花来么?如何能够有趣。
公文写作当然比不得文学创作,没有艺术加工,少用各种笔法。但如果公文中写的都是些大话、空话、套话,深处的东西摸不到,点不透公文写作的误区,这样的文章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看,也失去了公文应有的价值。文字的浅,还表现在写作功底的浅。
汉语博大精深,往往字形相近的字词,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甚至南辕北辙。有时,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出来,意思也有新的变化。所以,公文非常考验写作者的文字功底,即便此中高手,一不小心失了蹄,过后稍作沉吟,恍然大悟,却也老脸一红,悔之莫及。
韩愈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许多文章,一是、二是、三是,第一、第二、第三,言必几点意见、几个方面,形式固化、平铺直叙,文字硬邦邦、干巴巴。尽管公文不提倡艺术加工,但在写作过程中注重遣词造句,注重写作技法的应用公文写作的误区,注重公文的可读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浮”这里是指的是浮躁、轻浮。有的作者在写作时,为了使文章显得优美些,能吸人眼球,堆砌词藻,文中各种引经据典、对偶排比,看起来文采斐然,却与主题关系不大,也没有用到点子上,华而不实。过于花哨,反倒有些不伦不类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公文亦是如此。事实上,公文也应在既讲究实用性的前提下也要讲究可读性,还要注重思想意志的表达,当然也可以追求适度的文采,以美的语言来展现公文的深刻和高远。我们追求公文的文字美,绝不是可以将公文写成美文,把语言技巧置于思想内容之上。
在遵循公文写作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追求精炼、深邃的语言风格,把公文写得新颖、活泼一些,写出来的公文朴实而不死板,优美而不轻浮,通俗而不肤浅,准确而不雕琢。
关注公众号:公文写作班 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添加 微信:645019464 备注:公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3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