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乡村振兴模式包括)

来源:【三峡晚报】

——平阴县皇山社区付庄村推进打造“生态休闲付庄”的探索实践

摘要:平阴县皇山社区付庄村在村支部书记亓明轩带领下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突出党建引领强堡垒、合作共建兴产业、培引人才激活力、水系治理靓生态、五治融合树新风,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企业”三位一体城乡融合发展“生态休闲付庄模式”,有效激活自身内生动力,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社区治理不断迈上新水平,连年被市、县评为先进村,成为全市乡村振兴先进模板。

付庄村位于平阴县孝直镇南部,现有村民220户,887人。近年来,付庄村坚持政治引领明方向、党建引领强堡垒、服务引领聚民心,以“合作、共建、共享、共赢”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农村改革创新的新路子,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付庄样板”夯实了基础。

党建引领强堡垒

长期以来,付庄村一直在工作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把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以及素质的提高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让党员亮身份,定岗定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初心和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党员干部思想上风清气正,行动上公道正派。利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讲好党的声音,真正做到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定期邀请县委宣传部政策理论宣讲团成员来村宣讲红色党史和先进事迹,并邀请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农技专家等进行党建、产业发展、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为党员干部充电,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员的技能技术。规范化运用好“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两学一做”、新时代大讲堂、“主题党日+阳光议事”、“先锋365”等工作法宝,使得付庄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勤劳致富的本领大大增强,村级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党支部在加强支部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优秀的年轻人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合理优化党支部班子结构。在社区管理中增强创新能力,实行“三步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优先进入社区管理委员会,并通党建引领推动社区管理高效运转。由于常年的坚持,逐步形成了“思想超前、积极向上、协商民主、核心突出、服务到位”的付庄理念。

城投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乡村振兴模式包括)

合作共建兴产业

在农村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中,付庄村进一步解放思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制定新目标,开阔新思路,创立新机制。在盘活“人、地、钱”三大要素的基础上,推动土地向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近几年来,村土地流转率达到95%以上,培植引进东润种业、翠河玫瑰制品两家企业,以及家庭农场12家,形成了以良种科研繁育、多作式有机蔬菜种植、玫瑰研发基地、休闲观光采摘为主的产业模式。村集体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在提供全方面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以地入股、以租入股、以钱入股等形式,在不干涉经营的前提下与企业和家庭农场进行深入合作,并为企业和家庭农场积极争取上级惠农政策资金注入推动发展。通过借助上级惠农政策和多方筹集,投资1000万元改善提升蔬菜大棚400个,建设三膜冬暖式高标准大棚300个;投资1000万元,新上优质小麦加工流水线4条,日烘干粮食300吨的烘干塔1个。村企合作共建,使“东润良种”、“薯来运”、“翠河玫瑰”等涉农品牌得到市场的熟知和高度认可。通过让企业领着农民跑,与农民配股份分红利,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户均增收30000元左右,实现了农业增效、产业增值、集体创收、农民增收、大户保收的新局面。

城投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乡村振兴模式包括)

培引人才激活力

城投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乡村振兴模式包括)

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付庄村的发展始终重视人才的使用,秉承“用感情留人,用事业聚人”,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特别是对新型农业产业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人才、新型农业科技和科研人才、农村物流和电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更是注重好交流和服务。近几年,培养本村新型农业人才60余人,引进东润公司、翠河玫瑰、庆亮家庭农场等产业经营性人才20余人。争取上级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约1000万元在东润公司建设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科研楼一座,引进中科院院士1人、省农科院研究员4人、农业科技特派员22人。同时,组织本村在外返乡人员、退役士兵、大学生等,筹建物流和电商平台。在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退休老干部的乡贤作用,给村民讲解上级政策和法律法规,成立“五老议事”会参与村级治理。通过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提升了“三农”软实力,激发了创新的活力,调动了人们来付庄创业的热情。

城投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乡村振兴模式包括)

水系治理靓生态

水系是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生态场所,也是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自然生态资源保障。付庄村村北河道属于原饮马河(卫河)的中段,河道破坏严重,每到汛期,灾害频发,河水四溢,沿线农田受灾严重。旱季,则河道存水变为死水,臭气熏天,蝇虫乱飞。经村两委研究,两议会表决通过,借助上级资金和自筹资金约1000万余元,对河道、塘坝、沟渠等进行治理,并进行美化、绿化和亮化,力争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通过治理后达到雨季蓄水、旱季补水、合理调配,真正让水活起来,有效降的低了旱涝风险,生态环境由此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常看到白鹭等水鸟在河道边或嬉戏或栖息。河、塘、沟、渠等自然水系彼此相连、相互贯通,实现了能留住水、望见水、调解补充地下水资源,使土地充分利用,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利益增多的多方共赢效果。下一步付庄村将继续推进饮马河水系治理项目的建设,以水美带动乡村绿色健康发展,打造“生态休闲付庄”模式,实现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齐步走,走出付庄村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五治融合树新风

近年来,付庄村在乡村治理探索中形成了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为村整体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形成了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且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在政治上,坚持红色引领,强化政治引领。村两委成员带头加强政治建设,将讲政治贯穿于日常工作、生活和党性锻炼全过程。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不断发挥政治感染力,通过党员代表上讲台、党员代表划区域、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外出红色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政治凝聚力;在自治上,实施支部决策权、党员群众代表决策权、村委会执行权、监督委员会监督权“四权治村”,四权相互分立相互监督。成立由退休老乡贤、退休老村干部、老优秀党员、老村民代表、各家族德高望组成的“五老议事”会,并制定了切合社区实际的村规民约将车辆乱停乱放、乱排污水、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赡养老人纠纷等不良行为纳入村民管理制度系统,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治”到“自治”大转变;在法治上,每年邀请司法部门和村法律顾问为群众进行普法讲座,并将村法律顾问和社区民警姓名电话联系方式等印在挂历上,方便群众随时咨询救助,将法律援助工作迁移,畅通了法律服务通道。设立扫黑除恶和普法宣传栏,积极引导村民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当法律的明白人,让更多的村民知法懂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养成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在德治上,教育引导群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共同营造崇德向善新风尚。大兴协商民主之风,让干部有作为,有担当,让群众有榜样,懂政策,心顺气顺。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户”、“四德榜”、“最美楼长”、“诚信经营人”、“最美退伍军人”等评选活动,群众参评率达到95%以上;在智治上,通过网格化、“平音”小程序、雪亮工程、平安E通等基础上打造“互联网+社区综治”信息平台,提高社区治理效率,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付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

城投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乡村振兴模式包括)

?

本文来自【三峡晚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450194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4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