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高度 公文写作的五个基本要素以及检验标准

我是清水拂心,今天由我与大家一起文字交流《公文写作的五个基本要素以及检验标准》。我们运用要素分析法对公文写作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就可得出上述的五个基本要素。二是介绍公文写作每一个要素的要领或技巧,虽然采取的是“检验标准”“是否到位”的方式,但反过来推理,其实就是在论述每一个要素应该怎么做到、做好,就是在论述每一个要素的要领和技巧。

写作公文对主题的要求是什么_公文写作的高度_公文 信息写作 培训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清水拂心,今天由我与大家一起文字交流《公文写作的五个基本要素以及检验标准》。

公文写作的五个基本要素即主题主旨、结构框架、标题观点、材料组织、语言表达。关于五要素的检验标准或者说掌握要领,将在后面逐一讲到。个人认为,这五要素能够概括公文所涉及的各个维度,逻辑上是严密的。对公文写作新手来说,可以从这五要素出发,逐一地去训练和提高。就公文写作各程序来看,可以把这五要素应用到公文初稿起草和公文修改两个环节,便于更全面、更精准地去构思和起草文稿,便于自我检验文稿质量或审核修改文稿。同时,我们看待、分析、借鉴任何一篇精彩文稿的优点,都可从这五要素角度出发,把握其精彩的根由,从而获得经验启示。

心得剖析:

要素或因素分析法,是常用的、也是非常奏效的一种工作方法。我们运用要素分析法对公文写作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就可得出上述的五个基本要素。这五个要素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一)关于主题主旨。主题主旨,也叫“立意”,是指公文所要表达的最核心思想观点和意见态度,是公文的“灵魂”、“统帅”或者说“主脑”。主题主旨有两个特点,一是唯一性,公文一事一文的特点决定了其主题是集中、单一的;二是贯穿性,公文的主题必须贯穿公文始终,必须融入到结构框架、标题观点、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等方方面面。把握公文的主题主旨,是写好公文的前提和关键。如何把握主题主旨?需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要确立好主题,这个主题必须站位高远,凸显时代感和大局性;必须符合领导意图、直达受众心智;必须符合场合情景、层级角色等。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把主题贯穿全文始终,特别是结构框架、标题观点,必须从主题出发,由主题决定,紧紧围绕而不偏离走远。如何把握主题主旨或者说如何判断主题主旨是否到位?主要的检验标准是“三个是否”,是否主题集中、鲜明,是否主题准确、贴切,是否主题贯穿始终。概括来说要把握三个字,即明、准、贯。

(二)关于结构框架。结构框架,也叫“提纲”,是对公文进行谋篇布局的构思成果。结构框架,是由标题观点组成的。一个个的标题观点合起来,就是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分散开,就是一个个的标题观点。

结构框架,就是公文的“骨架”,是支撑起整个公文的关键内容。列好结构框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简单地说,就是题目要管住全篇,一级标题要管住二级标题,二级标题要管住三级标题,依次类推下去,确保每一个部分都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如何判断结构框架是否到位?主要的检验标准是“四个是否”,一是是否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构成体系,这是最基本的标准;二是是否站位高远、体现境界格局;三是是否符合业务工作规律,对业务工作进行深入透彻的阐述;四是是否角度新颖、别出心裁。概括来说,要把握六个关键词公文写作的高度,即严密、清晰、高远、精准、深入、新颖。列结构框架,要遵循由大到小的原则,先列出一级标题然后再列二级标题,就像剥桔子,要一层层有序地剥下去,不要东剥一下、西剥一下。

(三)关于标题观点。如果说结构框架是“骨架”,那么标题观点就是一根根具体的骨骼、骨块。之所以把标题观点放在一起,主要是因为每一个标题都是一个观点。如何判断标题观点是否到位?主要的检验标准是“三个是否”,一是是否精准科学,符合业务工作规律、符合领导意图、直达受众心智、符合场合情景和层级角色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二是是否高度概括、深度提炼、表达凝练;三是是否简短有力、言简义丰;四是是否观点明确、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概括来说,要把握三个关键词,即准确、凝练(体现高度、深度、力度)、简明(简短鲜明)。

(四)关于材料组织。如果把这五个要素,分成两个层面,那么主题主旨、结构框架、标题观点是第一个层面,相对宏观,也更为重要;材料组织和语言表达就是第二个层面,相对微观、具体。前者是公文的主脑、灵魂和骨骼,更多地考验公文写作者的境界格局、思想思维;后者是公文的肌肉、器官和血液,更多地考验公文写作者积累素材、熟悉底数的程度以及组织材料、语言表达的具体技巧。前者的主题主旨、结构框架、标题观点,都是由名词构成的;后者的材料组织、语言表达都是由“名词+动词”构成的,之所以突出“组织”“表达”这两个动词,是想说明,材料的组织方式(论证方式)比材料更重要,语言的表达方式比语言更重要。

先说材料组织,材料组织与标题观点联系紧密,材料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论证标题观点,让标题观点更有说服力。套用议论文三要素来说,标题观点就好比是论点,材料组织就是论据和论证的结合体。材料组织中的“材料”就是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具体材料;材料组织中的“组织”就是论证,就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因此,把握公文的材料组织,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一是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选用事实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必须精炼简要;二是论证的基本类型主要有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三是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是“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三段论式结构,也叫引论、本论、结论;四是论证的常见结构层次有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总分总式结构4种,前面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可归入层进式结构,这4种结构是公文最常见的4种材料组织形式,与我以前课程中讲到的“递进式、并列式、辩证式、分合式”是一回事,不光材料组织,结构框架也要运用这4种结构层次;五是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法)、比喻论证(喻证法)、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

如何判断材料组织是否到位?主要的检验标准是“四个是否”,一是从材料的层面来说,主要看所选用的材料是否客观真实,假大空的材料不要;二是依然从材料的层面来说,主要看所选用的材料是否贴切恰当,衡量贴切恰当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聚焦,聚焦到标题观点上来,能够支撑和印证标题观点,与论点无关的材料不要,至于材料充实与否,根据公文需要而定;三是从组织的层面来说,主要看论证是否严密,具体说,就是是否衔接有序、切换自然,是否循序渐进、层层论述、直至论述透彻深入;四是依然从组织的层面来说,看论证过程是否大开大合、放得开收得拢,灵活自如。概括来说,要把握四个关键词,即真实、贴切(聚焦)、严密、灵活。个人认为,搞好材料组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处理好聚焦与发散的关系,首先,所有的材料和材料组织的过程,都必须聚焦到标题观点上来,在此前提下,充分打开思路、发散思维,运用尽可能丰富充实的材料的来论证观点,运用灵活多样、新颖别致的论证方式来论证观点。

这里,介绍工作总结类材料的一种常见材料组织方式,即“思路+措施+成效”。我们总结任何一个方面或某项工作,都可按照先总体思路、然后具体措施、最后成果成效的步骤来组织材料。这里的“措施+成效”,可以是每一句都包含措施和成效,也可以在结尾处集中阐述成效。

(五)关于语言表达。与材料组织一样,这里的语言表达,可拆分为“语言+表达”,所谓的“语言”,就是公文的措辞造句,包括词汇术语、短语、金句、名言格句典故等;所谓的“表达”,就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构成方式。语言表达,与主题主旨一样,贯穿整个公文始终,无论是结构框架、标题观点,还是材料组织,都需要运用贴切准确的语言来表达。

从语言的维度来看,主要是把握公文语言的特点特征或属性。一般来说,公文语言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简洁性、朴实性、庄重性、时代性、固定性、规范性等9九种特点。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公文语言要追求辩证性,因为辩证性语言如唯物辩证法一样往往是真理、规律的总结,往往能体现公文作者严谨的思维思路、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过人的领导艺术,能提升公文的深度、高度、厚度,拓展公文的维度。辩证性并非公文语言的固有特点,但是辩证性兼含准确性、生动性、规范性等重要特点,是一个融合、集成的公文语言特征,需要认真掌握和运用。《应用写作》2017年第8期曾刊登我的小文《浅谈公文语言的辩证性》,文中提到三种辩证性语言表达方式或构成方式。第一种是正反辩证型语言,即运用正逆向思维写就的公文语言,多采取“是……而不是……”“必须……不可……”“正确处理……和……的关系”“……不……”“宁可……不可……”等句式,比如“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总揽不包揽、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等等。第二种是并列辩证型语言,即运用发散性思维或并列思维写就的公文语言,比如“要较真、叫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对敷衍整改、整改不力、拒不整改的,要抓住典型,严肃追责”等等。第三种是递进辩证型,即运用推理的逻辑方式或递进思维写就的公文语言,多采取“既是……又是……更是……”“让……变……”“着力……努力……”等句式,或者将前一句的后缀变为下一句的前缀,如此延伸表述、递进阐述,比如“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作为”“实行各项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项目化,项目实施责任化,责任考核奖惩化,确保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这次大会,既是一次总结会、表彰会,又是一次动员会、鼓劲会,更是一次誓师会、壮行会。”“既是领导型专家,又是专家型领导”“让老九变老大、让书房变厂房、让共享变贡享”等等。

从表达的维度来看,主要是把握公文语言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构成方式。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5种;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等;构成方式,可等同于短语的构成方式,主要有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同位短语、介词短语等7种,最常用的是前4种。(偏正短语如马上出发、十分可爱、伟大的祖国、不坚固、一辆汽车,主谓短语如经济繁荣、辩论开始,并列短语如调查研究、又说又笑、风雨雷电,动宾短语如进行研究、损害健康、晒太阳,补充短语如看清楚、快得惊人、红起来、暗下来,同位短语如首都北京、婆媳俩,介词短语如在雪山上、为了明天等)任何公文语言的表达,包括结构框架、标题观点、材料组织中的语言,都是综合运用上述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构成方式。

这里,着重介绍下公文标题的构成方式(亦即公文标题的拟制技巧),一般有以下八种类型。

一是“介词短语+动宾短语(措施)”类,如“在认识把握历史规律中强化斗争意识”“突出干事创业导向,推动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围绕事业发展需要,大力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以教育培训为突破口,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等。

二是“动宾短语或主谓短语(措施)+动宾短语或主谓短语(成效)”类,如“强化导向引领,彰显能上庸下风向标”“抓力度,领导重视到位”“抓认识统一,使师生员工都能从相应的三讲中找到思想道德坐标”“全面组织考察验收,确保评议党员质量”“理论武装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等。

三是“介词短语(成效或目标)+动宾短语或主谓短语(措施)”类,如“着眼让实干者有干劲,在正向激励上出实招”等。

四是“主谓短语(主体+措施或成效)”类,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入有效”等。

五是“同位短语(解释含义)”类,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把绝对忠诚融入血脉、渗入灵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把敬业奉献作为追求、化为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把为民宗旨记在心头、落到实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把清风正气树立起来、弘扬开来”等。

六是“并列短语(辩证表达)”类公文写作的高度,如“政治统领易,思想引领难;有形覆盖易,有效覆盖难;全面进步易,全面过硬难;制度建设易,制度执行难”“正确把握破与立的关系,着力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一个中心;完善两个市场;建立三个体系”“坚持‘三心’、狠抓‘三力’、突出‘三要’”等。

七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类,如“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担当”等。

八是综合杂糅类,如“介词短语+动宾短语(措施)+动宾短语(成效)”,例子有“以干部‘三讲’为龙头,搞好党性党风教育,形成了率先示范效应”;如“动宾短语(措施)+介词短语+动宾短语(成效)”,例子有“坚定不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彰显组织工作价值担当”“着力建设模范部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把自身建设锻造得过硬起来”。拟制大、小标题,都可从这八种类型来思考和选择。

如何判断语言表达是否到位?主要的检验标准是“五个是否”,

一是是否准确严谨,没有歧义,这是公文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是否贴切规范,即“7个适合”,适合层级、适合角色、适合受众、适合时代、适合特点、适合现场、适合文种。适合层级,主要是符合公文使用者自己所处的层级如领导干部层、中层干部层,或者符合公文使用者所在地方的层级如省级、市级、县级;适合角色,主要是符合公文使用者的职务、职级、职业、职责、身份等;适合受众,主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能力,所使用的语言必须是受众听得懂、听得进,能够直达受众心智;适合时代,主要是要有时代感,用最新词汇,符合最新表述、最新观点、最新精神;适合特点,主要是符合本地本行业本部门的特征特点;适合现场,就是要符合场合情景,具有现场感;适合文种,就是根据不同的文种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或书面化或口语化,或文件式或讲话式。

三是是否干净简明,如言简义丰的语言、简明扼要的语言、高度概括提炼的语言;

四是是否鲜活生动,要求句式灵活,要求有高度、深度、力度、新度,新颖别致,兼有深刻性、新颖性和生动性,能够体现语言的张力和灵性,如辞藻华丽的语言、朴实无华的语言、富有感情或富有哲理的语言、情理兼备的语言、让人如坐针毡的语言、让人动情落泪的语言;

五是宏观、中观、微观的语言表达角度是否运用合适、拿捏合理。概括来说,就是要把握五个字,即准(准确严谨)、适(贴切规范)、凝(干净简明)、活(鲜活生动深刻新颖)、度(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

这里的“准”和“适”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公文语言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追求语言表达的“凝”“活”“度”。实现“凝”和“活”,要靠经常性的锻炼提升,假以时日也可以达到。实现“度”,对公文写作者要求较高,即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思维层次,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其中,宏观表达考验的是公文写作者的理论功底和概括能力,理论功底和概括能力越强,就越能从宏观的角度去作理论阐述、作概括性地表达;中观和微观表达考验的则是公文写作者对实践的认知、对业务工作规律的把握、对数据情况的掌握,实践认知越充分,业务规律把握得越精准,数据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透彻,就越能从中观、微观的角度去深入地具体地详细地表达。

在这条心得里,我主要想表达两层意思:

一是揭示公文写作的五个基本要素,提醒大家可以从公文写作的个体角度,来认知和把握公文写作;

二是介绍公文写作每一个要素的要领或技巧,虽然采取的是“检验标准”“是否到位”的方式,但反过来推理,其实就是在论述每一个要素应该怎么做到、做好,就是在论述每一个要素的要领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该心得剖析完毕,下面请大家谈感受、作批评、提问题。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450194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4138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