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什么(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

1. 基本世界

没有人活在物质世界,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主观看法改变,世界也会改变。

2. 主观世界遵守的不是因果论

人们基于物质世界的观察,很容易默认世界的运行遵循因果论。即杯子扔在地上碎了,扔是因,碎是果。进一步推论,人过去种下的因,将决定未来的果。

阿德勒认为主观世界的机制与物质世界不同。过去种下的因,虽然导致物质世界的果,但是无法决定主观世界的果。

举例说,过去发生意外的因,会影响现在残疾的果(客观世界),但是无法影响你正常生活的果(主观世界)。听起来似乎稀松平常,但是很多人是把过去发生意外的因,当做自暴自弃的借口。阿德勒要指出的是,自暴自弃是你的选择,残疾才是客观的结果,是自暴自弃导致了生活不如意,而不是残疾。

3. 主观世界遵守的是目的

阿德勒认为物质世界和主观世界是完全分开的。有人会问,物质世界不会通过创伤影响大脑,进而影响潜意识吗?比如一个人童年被虐待,长大对人际关系有心理阴影,即使主观意识上想克服,潜意识不让。电视上也经常有PTSD,这不就说明物质会影响主观世界的果?

阿德勒的解释是,所谓心理创伤根本不该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发明出来的工具。

比如一个人不想出门,就在让自己头痛,说因为头痛无法出门。但是头痛不是不能出门的原因,而是达到不出门目的的工具。或者你因为服务员洒水到你身上而生气,实际上你只是不想通过理性的解释去调解矛盾,而采用了愤怒这个工具。心理创伤也是如此,父母离异的家庭,并不导致同样离异的子女,相反有的子女因为目睹了离异的伤害而更加珍惜未来的婚姻。阿德勒认为,心理创伤是逃避之人发明出来的工具。

阿德勒进一步认为所有的感情都是达到目的衍生出来的工具。即生气、嫉妒、怨恨、内疚等都是基于某种目的被创造出来的。这些是负面感情,那正面感情呢?也成立。一个人如果有正确的人生目的,那么幸福也可以被创造出来。

4. 正确的人生目的

阿德勒认为,幸福来自对正确的人生目的的追求。人生目的有两个:一是获得自由和独立,二是和社会和谐共处。这两个目的对应的心态就是:我有价值和他人是我的同志。幸福就来自这两种心态,因为幸福的定义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感。

那么如何获得自由和独立?这个问题要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去回答。首先要意识到,既然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价值观就必然不同。因此主观世界是多中心的,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中心。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要获得自由和独立,就要挣脱其他人价值观的束缚,即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其次,不要去证明自我的特殊,而要去接受自我的平凡。只有接受自己,才不会陷入自我的迷雾。看清自我的局限,即获得了选择的自由。

那么如何和世界和谐共处?在自由和独立的基础上,要找准人际关系网中的定位。首先和他人要避免垂直关系。垂直关系只会带来价值判断(责备和表扬),这是人际冲突的根本来源。应该建立水平关系,即他人是我的同志。我们所能做的,是分享信息和相互鼓励,以平等的身份,向着各自的人生目的前进。其次要对自己和他人的人生目的进行彻底分割,即我的人生目的和他人的人生目的完全无关。也就是说,如果我的人生目的要求我对他人行善,他人对我的回应与我无关,也就是turn the other cheek或者以德报怨。为什么?因为这样自我的决策就不受他人价值观的影响,就能掌握改变世界的主动性,也就有了追求幸福的主动性。

5. 追求当下的幸福

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对社会的价值,对其他人的价值,可以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Happiness is the feeling of contribution in freedom。

我们要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幸福?只要有了对他人的贡献感,你此刻就可以感到幸福。所以,每时每刻,都要向自己的人生目的前进。

人生最大的不负责任就是不活在here and now。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450194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