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件任命书字体(红头文件任命书格式要求)

公元960年,中原大地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在后世看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后周王朝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都城北边的陈桥驿发动兵变,自己做了皇帝

他出兵陈桥驿的理由,是辽国入侵,他自告奋勇地前去抵抗。这事不知真假。

他做皇帝的理由,是部下强行把一件黄袍裹在他的身上,他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大家。这事也说不清道不明。

红头文件任命书字体(红头文件任命书格式要求)

赵匡胤做了皇帝,首先要办的事,是给人加官晋爵,成立新公司,怎么也得提拔一批干部,发放一笔奖金,再好酒好菜聚餐几次。

这其中有跟着他鞍前马后出谋划策陈桥兵变的,不然谁跟着他担惊受怕出生入死啊?还有那些原属后周集团的各方实力派,他得笼络他们收买他们。

第一波人当然是高高兴兴,这本来就是他们跟着起事的原因;第二波人有的在观望有的还蒙圈着,有的是敢怒而不敢言呢。

这第二波人里有个狠角色叫李筠。到这时,故事的两位主角全数登场,好戏也将精彩上演。

李筠是后周的昭义节度使,这是实职,就是管理今天山西上党、长治等地的军政长官,说白了就是土皇帝加地头蛇;虚衔是同中书平章事,这是给他这个地方长官赋予的宰相待遇。

他这种身份,在当时又叫“使相”,节度使加宰相,无论是实权还是荣誉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是集团总部对这种老油条的无奈之举。

红头文件任命书字体(红头文件任命书格式要求)

新头头赵匡胤面对李筠这样强劲的前大区经理,实际上是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题,逼不得、打不得、哄不得,只好不痛不痒地授予李筠一个“中书令”的虚职。

这个职务西汉写《史记》的司马迁做过,也就是皇帝的高级秘书;到了汉朝后期,地位和权力甚至高于丞相。

但是对不能也不敢入朝的李筠来说,现在已经不是汉朝,这个中书令对他毫无用处,也毫无吸引力。

李筠一开始并没有发作,他沉默以对,尽管他心里应该有一千个一万个不乐意。

他觉得赵匡胤成不了事,就像前面走马灯起来又倒掉的梁唐晋汉周各个朝代。

而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声望和地盘继续过他作威作福的土皇帝日子。

在过去的岁月里,李筠在昭义这一亩三分地一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私自征税、包庇罪犯、拘禁朝廷派来的监军使,这些事没少干。

平时连后周皇帝柴荣的面子也不给,是一个里外不认人的货色。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乃周朝宿将,和世宗也就是柴荣义同兄弟。把皇帝当兄弟,和老大称兄道弟,这得横到什么程度?

李筠原本以为,小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也不错。可是很快,他越来越琢磨出不对味,越来越感到不平衡。

因为他觉得赵匡胤不配做他的领导。

这个配不配,他是把赵匡胤和自己各方面一一对比之后得出的庄严结论。

李筠最开始是在后唐从军做官,最高做到控鹤指挥使,也就是皇帝的亲兵小队长。这个时候不知道赵匡胤在什么地方玩。

李筠后来又做了后汉的博州刺史,相当于省长和省军区司令员。这时候还是不知道赵匡胤在哪儿玩呢。

等到郭威建立后周的时候,李筠已经做到了昭义节度使,同时加使相衔,是中央大员,又是地方实力派。而这时候赵匡胤才刚刚跟随郭威成为一名基层军官。

等到后周皇帝换成柴荣的时候,李筠已经自诩和柴荣义同兄弟。这时候赵匡胤才成为殿前都点检、中央禁军也就是皇帝和都城卫队的总司令,才有资格和李筠比比高下。

李筠在后唐、后汉和后周几家大公司闪转腾挪,就像今天的职业经理人不断跳槽,越跳职位就越高、待遇就越好、影响就越大。

把自己和赵匡胤这两份履历摆出来,李筠怎么会看得上资历浅薄的小哥儿们赵匡胤,怎么会接受赵匡胤做皇帝的事实,怎么能容忍自己这个老革命向小青年赵匡胤汇报工作呢?

没有任何理由使他相信这一点、做到这一点。要说做皇帝,怎么着也得我李筠来做,怎么轮得上你赵匡胤?

他在和都城开封隔着千山万水的昭义节度使官邸气得要死,对着新皇帝赵匡胤咬牙切齿、破口大骂;要是赵匡胤在他面前,两人估计得打起来。

可是赵匡胤的诏书却到了,那是继续认可他做昭义节度使的正式文件,也是加封他为中书令的任命书。红头文件上加盖着皇帝御玺的红印。

在李筠看来,赵匡胤这是认怂了。

赵匡胤认怂,李筠就更有胆气,面对大宋集团总部派来的使者,他连正眼都不瞧一下。这是对使者的无视,更是对赵匡胤和他新建的大宋王朝的蔑视。

李筠最后还是忍住了。

他不情不愿地跪下接受了赵匡胤的诏书,又张罗着给使者大摆接风酒宴。

赵匡胤的使者终于松了一口气:大魔头到底服软认输,老大交给的任务总算要完成了。

酒过三巡,宾主双方其乐融融,各自都有了几分酒意。只见李筠突然大喝一声:赶紧给我把画像抬上来!

红头文件任命书字体(红头文件任命书格式要求)

在众人的惊愕之中,侍卫们吭哧吭哧抬上来一幅巨型画像,上面赫然立着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

李筠更离谱的是,他突然对着画像纳头便拜,然后放声大哭,那真是哭得感天动地、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

在新朝建立、新皇登基、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在新boss公文到达的美好时刻,竟然摆出前朝老皇帝的画像,还大放悲声、哭个没完,这是明目张胆地和赵匡胤叫板,这是卯足了劲要让赵匡胤难堪。

使者见状,大惊失色、面如死灰,李筠闹出这么一出,还不得顺手要了他的狗命。

有人对使者说,大帅喝醉了酒,撒酒疯呢。

还有人对使者说,大帅这是对郭威有感情,这是忠诚的表现,不能有了新主人、忘了旧主子嘛,要是那样的忘恩负义之徒,新皇帝也不会喜欢嘛。

使者只得唯唯诺诺、连声说好,然后脚底抹油,赶紧找机会抽身回到了开封。这是逃命要紧啊!

使者当然把李筠的这起闹剧一五一十、甚至添油加醋地汇报给了赵匡胤,估计少不了给小人做主、给朝廷报仇的煽动语言。

赵匡胤听到李筠要做忠臣的心声后,无声地笑了:在五代那样乱哄哄的时期,多少人有奶便是娘,李筠竟然好意思标榜自己忠诚!他从后唐、到后汉、再到后周,换个主子就做奴才,哪里有半点忠诚可言?

虽然不情愿,现在不是转过头来又做了我大宋的臣子?

不过,面对李筠的咄咄逼人,赵匡胤选择忍了。和李筠毫无城府地喊打喊杀不同,赵匡胤有着更深远的考虑。

如果马上收拾李筠的话,是不是收拾得了还不好说;更可怕的是,那些还在犹豫之中的各地实力派就可能闻风而动、联手闹事,一个李筠就够棘手的了,要是再多几个李筠这样的节度使,那可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大宋刚刚建立,哪里有力量四面受敌、四处出击?

赵匡胤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

赵匡胤在等待时机,李筠也在等待时机。

赵匡胤不但给李筠下了一道安抚诏书,还任命李筠的儿子李守节为皇城使。

赵匡胤这是给李筠不断释放善意,还好心好意地给李筠出了一道难题:李守节原来是八品小官,做了皇城使就晋升到了七品,这当然是好事;不好的事是,皇城使必须到开封任职。

说是任职,其实是人质。把儿子送到赵匡胤身边,这不是羊入虎口吗?

面对这个两难的选择,李筠竟然装出一副顺从的样子,立马派出儿子李守节前往开封觐见赵匡胤。

李筠的小算盘是,他现在不敢翻脸,是因为还不知道赵匡胤的底细,现在儿子能去都城,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名正言顺地实地探知赵匡胤的动静。

红头文件任命书字体(红头文件任命书格式要求)

当李守节忐忑而又尴尬地站在赵匡胤的面前时,赵匡胤劈头问道:太子,你怎么到了这里?

这是明知故问,而且轻飘飘的话语中满含杀气。称呼李守节为太子,实际上指的是李筠要做皇帝、要造反,这是要掉脑袋的死罪!

赵匡胤这一招,出得又快又狠,李守节被打得晕头转向、失魂落魄,跪倒在地痛哭流涕。

赵匡胤打一巴掌又赶忙揉三揉:朕知道你没有反叛的心,朕还听说你劝导父亲不要造反。

可是这个搓揉也让李守节浑身生痛,赵匡胤这话表明,李筠父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毫无秘密可言。你是一个透明人,还怎么和人家对着干?

赵匡胤还有更狠的话在等着:你爹派你来,是想让朕杀你吗?朕偏偏不杀你,你回去告诉你爹,朕没有做天子时,任他所为;朕现在做了天子,他就不能臣服于朕吗?

这句话真是杀机四伏:你现在杵在我面前,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要了你的小命。我没做皇帝时,你父亲做什么,我没法管他;现在我做了皇帝,我就可以依法收拾他!

一通严词威吓之后,赵匡胤放李守节回去了。他不是不能杀李守节,而是要这小子回去给老家伙通风报信,也吓吓李筠。

李筠是吓不住的,他是铁了心要造反。他看到儿子平安归来、没有成为人质,也就没有了顾忌,决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他的设计很周详,一边联合太原的北汉政权,一边给以前同属后周的兄弟部队发出号召,要大家伙一起来干掉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顶头上司。

布置停当后,他终于撕破脸皮,对赵匡胤宣战。

李筠千算万算却又失算的是,北汉只是把他当作自己攻打大宋集团的枪来使,不但没有派出有力的部队配合,还给李筠的部队安排了一个监军。这摆明了是要李筠给他们打工。

而那些他自以为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各地节度使只是坐山观虎斗,没有一兵一卒的移动。

无利不起早,没有什么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关系。

红头文件任命书字体(红头文件任命书格式要求)

相比之下,赵匡胤的大宋集团却派出了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对李筠形成碾压之势。

他先是布置了五路大军,对昭义形成合围进攻的态势,这五路大军的指挥官都是后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赫赫有名的大将,比如高怀德石守信等,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李筠死磕一场,都可以把他往死里打。

而且,赵匡胤还御驾亲征,带领一支部队向李筠扑来。

赵匡胤是皇帝中少见的能打能杀的将帅之才,他亲自出动,不但给部队增强了战斗力,还鼓舞了各路兵马的士气;还给其他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只要谁敢闹事,这就是他们的下场的样板。

战争毫无悬念,赵匡胤完胜而李筠完败:李筠的城破了,本人自焚死了,他儿子李守节乖乖向赵匡胤投降了。

这场胜利给了赵匡胤和新兴的大宋集团无比的自信,他们此后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开疆拓土,终结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重新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这个王朝延续了300多年,成为继汉朝之后第二长寿的帝国。

复盘李筠的抗争史,他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

一是赵匡胤太强,实力强,见识也强。

赵匡胤和李筠以前服务过的后唐、后汉的短视完全不同,大宋是以统一天下、建成全国型集团为目标的。

赵匡胤可以容忍李筠的归顺,成为一个地方分公司,但是绝对不能答应他另起炉灶、再建一个公司。这从后来大宋扫灭一个接着一个的敌对势力就可以看出来。

红头文件任命书字体(红头文件任命书格式要求)

二是李筠太弱,实力弱,见识也弱。

李筠要起事,不是自己单干,而是做了北汉的下属公司。这样做的负面影响很严重,他自己的部下、他要拉拢一起造反的各地节度使毫无积极性:现在就是给人打工,合伙起来大干一场,有可能丢命有可能失败;即便成功了,还是给别人打工,这样赔本的买卖谁做谁就是脑子有问题。

要是他也像赵匡胤一样,搞个自己的集团公司,说不定还能忽悠几个有野心的家伙做合伙人。

李筠错估形势,也错误对比各方力量,以自己之弱对抗敌方之强,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另一方面,五代混乱了几十年,人心思定,谁愿意为他李筠个人的利益去拼命。

好在他的儿子李守节是个明白人,先是劝阻他造反,后来又知趣地投降,赵匡胤也一直重用他,使他舒舒服服享受着新王朝的福利。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450194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