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件的纸是什么纸(红头文件用多少克的纸)

红头文件的纸是什么纸(红头文件用多少克的纸)

花鼓戏《肃贪记》巡演的前前后后

吴大升

前几天,我在收集、整理我的一些文章,为出版《白龙兴语》作些准备。有天门市花鼓剧团同志就问我:您在剧团当了几年的领导,我们对您工作的那几年,印象极为深刻。那几年是剧团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我们工作最舒心的时期,您可以在书里记载一下。还好,我找到了在剧团工作期间的笔记本及1997年3月15日在剧团投排《陆羽》一剧的动员讲话稿《用陆羽精神,塑造好陆羽》。讲话稿没有打印,还是当年的一个草稿。我想将文章修改一下,联系剧团有关同志,都建议我将稿件保持原貌,并嘱咐我把天门花鼓剧团建团40周年团庆、《肃贪记》巡演的情况做个记载。

红头文件的纸是什么纸(红头文件用多少克的纸)

受命到花鼓剧团任职

1994年2月21日下午,市委宣传部通知我:晚上7:30到马炳成部长家里开会。我按照通知的时间,准时到达马部长在市委大院的宿舍。同时参会的还有宣传部副部长许昌才同志、谢百华同志、文化局局长邹从宽等同志。马的住房在一楼,面积可能在80平左右。书房兼接待室不足10平,一个书柜、一个写字台、一个简易沙发和玻璃茶几,显得十分拥挤。有的坐在沙发上,有的坐在从餐厅搬来的椅子上。马的夫人、教育局徐望香科长为我们每人倒了一杯开水后就到隔壁房间去了。

马部长首先说了在家里开会的缘由,他接着就讲了很多表扬我的话。他说:吴大升同志是一个工作能力强、为人正直、不搞邪门歪道、办事有原则的同志。去年,为市委挑担子,把一个群众意见很大的图书馆管理好了。在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举办了“天门籍人士著作展”,影响大,反映好,受到社会上干部职工的好评。最近,市花鼓剧团矛盾很大,领导班子不团结,群众选边站。两派对立情绪很大。剧团基本瘫痪。为了尽快启动花鼓剧团,经市委研究决定:吴大升同志担任市文化局副局长,兼花鼓剧团书记、团长。市花鼓剧团目前有很多困难,演员几个月没有拿到工资,基建也停了,有的演员也外出了,演出无法进行。为了让天门市唯一的专业演出团体尽快恢复元气,市委在全市范围内挑选剧团负责人,吴大升同志最为合适。你上任后要尽快地将花鼓团运转起来。你只在剧团工作一年,把那里的工作理顺就行了。

马部长说完,副部长许昌才把眼神投向了我,意思就是要我表态。我说:我的工作能力并不是领导们说得那么强,工作也不是那么好,但我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兢兢业业的,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市委信任我,要我去挑这副担子,我坚决服从。听说剧团经费十分困难,希望市领导、宣传部、文化局予以重视。我的表态让领导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会议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从马部长家里出来后,文化局局长邹从宽同志还与我个别人进行了交谈,向我实事求是地介绍了剧团的有关情况。

2月22日上午,我到市图书馆作了些安排。由于没有馆长,我将所有工作都交给了副馆长杨楚珩先生。当时还有我一手经办的天门市图力达公司,也给他们开了一个会作了些交代。

2月25日,剧团召开全体演职员工大会。文化局邹从宽局长到会讲话,并向全体演职员工介绍了我的基本情况,由于没有市委组织部的任职文件,会上只口头宣布我在剧团的任职。

红头文件的纸是什么纸(红头文件用多少克的纸)

增强剧团的凝聚力,举办40周年团庆

由于领导班子的矛盾,导致剧团演职员工形成两大派。戏演不到一起,话说不到一起。春节期间,应该是剧团的演出旺季,是一个送戏下乡,为农民演出的好机会,可是几十名演职员工只能待在家里。有的为了生活外出经商了,有的还到乡村剧团“走穴”,有的演员干脆离开了剧团。很多老演员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的已经退休在家的老演员找到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吴书记,花鼓剧团走到今天不容易呀!这都是几代老艺人辛辛苦苦奋斗到今天的,您要想办法让剧团再创辉煌。”老演员们对剧团寄予希望,因为剧团有他们曾经流下的血汗;年轻演员们更是焦急,巴不得立即走上舞台。我也分别找了些骨干演职人员交心谈心,要他们放弃前嫌,放弃争执,一切向前看。群众喜闻乐见的花鼓戏不能毁在我们手里。

天门市花鼓剧团于1954年4月成立。是江汉平原第一个县级专业剧团。成立剧团之前,是活跃在天门、沔阳一带的花鼓戏艺人们组织的复兴班,有李祥焕、刘兴祥等先生为班主,演员为天门、沔阳两县的艺人。复兴班没有灯光布景、极少演出道具、没有管弦乐器。在农村演出常常是用木桌搭建的小戏台,观众时常还有几百人。

成立花鼓剧团后,艺人们获得了新生。演员沈山先生还被选到北京演出,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湖北省文化厅还专门选派音乐家吴群老师到花鼓剧团对唱腔进行改革,并加入了京胡、二胡、扬琴、月琴、锁拉等管弦乐器,使唱腔更为雄浑,更为嘹亮。演出效果也更好。受到江汉平原一带群众的普遍欢迎。在剧团初创阶段,也经历了很多创业的艰难。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演员们为了让剧团生存下来,他们白天挑粗壳、拉板车、编芦席,晚上演戏。应该说没有老一辈演员的辛苦付出,就没有天门花鼓剧团以后的辉煌。举办建团40周年的团庆,一是回顾剧团的艰辛历程,二是对演员进行一次传统教育。

经剧团团委会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举办天门市花鼓剧团建团40周年的庆祝活动,并定于4月下旬。活动内容为:1、将剧团新老演员(重点是已经退休的老演员)的经典唱腔制作成录音磁带;2、组织一场庆祝演出晚会,以本团新老演员为主,邀请潜江、仙桃、监利、京山、洪湖、荆门等地的演员同台演出;3、邀请老演员们讲述剧团的历史。

大致方案确立了,通过匡算,最少需资金4万元。财务上不仅没有钱,还欠发演职人员半年工资。我当即决定由我负责组织团庆经费,副团长田友璋同志负责组织晚会的节目,副团长龚时松同志负责剧团的基建和团庆的物资准备。

我将团庆方案分别报告给市文化局、市委宣传部、市政府。都认为:方案可行,资金困难。当我向市长孙昌松同志汇报团庆方案后,孙说:“老吴呀,这是好事。但是市财政吃紧,教师和干部们的工资是一月一月的在想办法,等以后再举行50周年团庆吧!这次就算了。”孙市长的一盆冷水让我凉了半截。既然是财政困难,那我们就得另想办法。如果放弃定下的方案,我就无法向剧团的演职员工交待。

第二天早上,我叩开了已经退休在家的原市委书记龙望友同志的大门。龙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嘘寒问暖。并问我在剧团工作进展如何?有无困难?龙书记的夫人方婆还端来了两杯沏好的茶水。我也如实地将剧团的情况向龙书记作了汇报。龙说:“天门市花鼓剧团是市委的一个脸面,也是天门人的一个脸面,一定要办好。你为市委挑了重担,天门人民会感谢你的。”接着他又说:“你在天门工作这么多年,还有些关系,我明天早上就与你去跑几个单位,找他们赞助点资金。”

龙书记的话,给了我举办团庆的信心。于是,我们就先后到岳口健康村、竟陵车湾村、天门市烟草局等单位。这些单位的领导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且都表示无条件地予以支持。“化缘”途中,龙望友书记又鼓励我:“老吴,你是一个很能办事的同志,相信你一定会把天门市花鼓剧团带好。”

有了资金就好办事,但也要精打细算。能省的则省,不能省的要尽量节省。剧团办公室主任肖新国是一个很会办事的同志。在印制建团40周年纪念册时,他自己设计,印成单色小型开本,外表不算十分漂亮,内容却还比较全面。

庆祝天门市荆州花鼓剧团建团40周年大会于4月25日在天门剧院举行。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荆门市花鼓剧团、仙桃市花鼓剧团、监利县花鼓剧团、京山县花鼓剧团都前来祝贺。并挑选了最精彩的折子戏献给了天门观众。天门花鼓剧团的演员们也不计前嫌,拿出最佳阵容演出了《花墙会》选段;老演员程云鹏先生(天门群众称为十三红)也登台献艺,让40周年的团庆达到了高潮。

红头文件的纸是什么纸(红头文件用多少克的纸)

分团演出解决了剧团的生存

天门市花鼓剧团是一个差额拨款单位。为了保证剧团退休人员的工资不受影响,市财政局与剧团商量,专门给退休老艺人们单列账户,由程小舫同志负责管理,不与剧团财务发生任何关系。当时,剧团有演职员工50余人,市财政除少量补贴部分行管人员的工资外,其他人员只能靠演出才能挣工资。

经剧团演职员工的充分酝酿,在当时分团演出应该是最佳途径。一是可以保证剧团人员的收入,二是解决了人多的难题,三是可以减轻群众负担。于4月20日进行分团动员,剧团分为一、二两个分团,所有演职人员自愿组合,演出场地和演出价格都由各分团决定。4月21日将剧团服装、道具、乐器等一分为二,缺少的部分重新添置。两个分团派代表参与分配。唯有音响设备只有一套,不好分配。因为一分团的人员搭配比较好,小生、青衣等行当一个不缺,又加之演出在即,现有音响就给一分团使用。二分团还差有关行当的演员,负责人肖何等同志又找到了几位演员,基本可出征演出了。我也积极想办法,从市财政局借款几万元,专程到武汉购置了一套音响设备及几个无线话筒,完全满足了各种演出的需要。建团40周年团庆晚会就是使用的这一套音响设备。

两个分团各有团员20余人。演出中,大多是一个人顶几个人用。下乡演出装备大大减少,演出质量也不断提高,受到了广大农村的欢迎。如卢市镇某村续修宗谱后举行庆典活动,邀请一分团连续演出十天十夜。国营三湖农场邀请二分团演出数场,受到了场领导及职工的好评。

红头文件的纸是什么纸(红头文件用多少克的纸)

《肃贪记》巡演受到群众欢迎

一个戏,可以救活一个剧团。

天门市花鼓剧团近些年由于资金等原因,一直没有生产新剧。下乡演出主打传统戏就是《花墙会》《清风亭》《商林归天》等30余部古装戏。时间一长,就会无戏可演。我与副团长兼导演田友璋先生商量,决定生产一部配合当前形势的新剧。友璋同志连夜就与省内有关人员联系,找到了新剧本《肃贪记》。因为没有其他剧团排演该剧,我们也无法观摩和借鉴。田友璋先生是我省具有一定影响的导演,排导了多部现代戏和传统戏。尤其是他还得到了著名导演余笑予先生的指导,同余老一起执导的《水乡情》等戏剧都获得了专家们的好评。友璋先生拖着病体,凭着他的关系,没花一分钱,从外地拿回了剧本《肃贪记》。

5月7日召开《肃贪记》排演动员大会。我从排演该剧的意义及演出作了动员讲话,友璋同志对各分团的角色进行了安排。并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纪律等。

田友璋先生是一个癌症患者。他从小就热爱演戏,以后担任剧团导演,对戏剧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天清晨,他就提前走进排练场,给演员们一个一个说戏,并亲自示范动作。这些演员们都极为聪明,对导演的要求理解十分到位。5月14日,我决定彩排该剧,并邀请天门市有关领导观看。市纪委书记王宪龙等同志观看彩排后极为满意,说:“《肃贪记》是一部对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好戏。我们纪委没有资金支持剧团,但我们可以发文后,你们到各乡镇演出,要求全市所有党员、干部都组织观看。”王还说:“这几天纪委比较忙,吴大升同志从事多年的文字工作,你就以天门纪委的名义起草一个文件,明天早上我到办公室等你拿过去,签字后就发下去。”

这也是我要达到的效果。当晚我连夜起草好文件。第二天清早,我到市纪委办公室,向王宪龙同志递交了文件草稿。王看后没加任何修改,直接贴了一张发文签,并签署了“同意发文”几个字。随即让我领取了“中共天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红头文件纸,由我与纪委办公室同志共同完成了文件的印刷。

5月20日,在天门剧院汇报演出。参加观看演出的有天门市委主要领导、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及各科局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群众,共1000余人。大家一致认为《肃贪记》是一部好戏,应当组织每一个党员、干部观看。

6月8日,中共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到剧团看《肃贪记》的演出后,也非常满意。并约我到省纪委汇报演出的情况。6月下旬,我与市纪委负责同志到省纪委汇报演出情况及党员、干部、群众的反响。省纪委同志十分高兴,说:“我们不能发巡演文件。因为花鼓戏是地方剧种,在江汉平原一带有观众,在其他地方就听不懂。我们可以推荐你们剧团到天门以外的地方演出。”在我的要求下,省纪委负责同志用印有“中共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信笺纸写了一个推荐信,并装在信封中。

7月6日,我拿着推荐信到沙市。

7月12日我到荆州市纪委联系。

9月19日我到湖北省文化厅汇报《肃贪记》的演出情况。

10月22日我到潜江,向中共潜江市纪委何书记作了汇报。并于23、24日在潜江剧场演出两场,受到潜江人民的欢迎。湖北省实验荆州花鼓剧院院长胡新中等同志到剧团祝贺并观看了演出。

按照惯例,6月至8月是剧团休息或生产新剧目的时间。因为有了《肃贪记》的演出,从5月20号以后一直到年底,剧团没有停演一天。全市所有乡镇都按照中共天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该剧的演出。

2022年6月20日于芳草店

关注公众号:公文写作班 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添加 微信:645019464  备注:公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450194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