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撰写文章时,或者考生在实际备考过程中,最离不开的就是文章的主题。何为主题?如果从时评的角度讲,主题就是文章的评论要点,如果从公文的角度讲,主题就是文章的核心思想。
但是很多人在写文章时,容易陷入材料误区,或者在平时报各种辅导班时,被各种辅导机构冠以分类的形式,例如分为政治主题、经济主题、社会主题、文化主题、生态主题等等,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往往东一个榔头,西一个棒槌,很容易陷入了话题堆积,追热点话题,陷茫茫材海。
老司机在本文将围绕核心的主题确定方法,摆脱一味的材料战术,能够更加简单、实用、即便没有写过的人,也可以快速明确的掌握确定的主题方法。

其实任何的材料、文章、阅读理解等等,如果去挖掘主旨,其实无非包含了五个方面,不知道你是否有留意过?

一是精神。就是这篇文章要彰显什么样的精神特质,希望传递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内核。这种精神呼吁也好、稀缺也罢,都是材料希望凸显的主旨。
二是情感。笔者在文章所流露出怎样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过程中,代表了材料中怎么样的一种意图。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和核心
三是哲理。这里的哲理并非哲学,而是对文章深度和内涵总结的一种范式。简单来说,文章揭示了什么道理,材料隐喻了什么现实。这需要我们结合文章的每一段的核心句去总结提炼。
四是社会。这里的社会是文明,文章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有经济现象、民生现象、文化现象等等,其实都是社会的一种折射和延伸。
五是现实。现实是对当前的群体、社会、国家有哪些现实可行的意义,注意,老司机这里强调的是现实可行,如果是虚无缥缈的意义建议还是别放了,现实就是要从现实角度出发,从而去构建这个主题。
我们举一个例子2021年国考申论真题的例子,这道题说“物无妄然,必有其理”,这句话对提升治理效能有深刻的启示。请你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以“‘治’慧”为题,写一篇文章。
其实我们从材料刚才老司机提到的五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个题目明显符合第四点社会和第五点现实。那么如何去确定文章的主题呢?这时我们要看一下材料,哪些材料是反映社会的 ,哪些是反映现实的。还有一个技巧就是,从题干本身出发。
例如题干已经给了以“‘治’慧”为题,这里的治,自然可以联想到包括了制度(体系建设)、政治(职权管理)、治理(治理效能)
如果从治的方面,我们可以延伸展开,从制度方面,可以掌握治“慧”,提升治理效能,要以实现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从政治方面,可以将提升职能优势,以完善民生保障为核心点,从治理方面,可以谈提升治理效能,要以推动社会共治为奋进点
如果从慧的角度,其实这里治与慧是并列词,只有治,而无慧治、等于瞎干、盲干、乱干,因此,如果反过来想慧更是治之始,治更是慧之终。所以也可以从慧的角度去展开。
我们这里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去挖掘主题,从制度方面,慧不仅要停留在基层干部方面,更要抓住执政为民的根本。从职权管理方面,慧不仅要求基层干部要深入群众,更要俯下身子、弯下腰子,倾听群众的心声;从治理效能方面,慧不仅要求在制度上建立,更要发挥群众自治效果,充分展现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无论是中考阅读理解,还是高考作文审题,还是成人的申论和材料撰写,都可以围绕五个方面去进行主题分析。
同时,老司机也在文章的最后温馨提醒
主题要注意的四个要素,即主题要鲜明、主题要简洁、主题要贯穿、主题要深刻。

精神层面、情感层面、哲理层面、社会层面、现实层面。
任何一个层面展开进去,都是一种主题的切入和角度。所以不用一味的押题和扣热点,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符合一个层面,结合题干延伸,即可迅速锁定文章的主旨。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