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保持那股子拼劲儿–记山东省东营军分区原后勤部部长张新军事公文写作的书

记者 孙川 孙娜娜

俊朗的外表,犀利的眼神,和善的处事方式,虽退休多年,但这位64岁的东营军分区原后勤部部长依然与众不同。他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受济南军区表彰一次。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军分区后勤部部长,这看似平凡的故事背后,是张新安吃苦耐劳、奉献担当等众多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

永远保持那股子拼劲儿--记山东省东营军分区原后勤部部长张新军事公文写作的书

不怕吃苦,拼尽全力

1974年12月,17岁的张新安应征入伍。“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报效祖国尽义务,在部队中能得到锻炼,成长快。”张新安回忆说,当年入伍时,他是新兵中年龄最小的。但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他就暗下决心,决不能落在别人后边。“那时候不知道啥叫吃苦。”勤于训练、善于学习,张新安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射击、越野跑,张新安样样优秀。

永远保持那股子拼劲儿--记山东省东营军分区原后勤部部长张新军事公文写作的书

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当战士时,张新安所在部队接到上级任务,要求将报废的炮弹装进火车里。当时正值7月份,闷热的火车里,战士们热得汗流浃背,但是谁都不喊累。“那天,我们每个人吃了60支冰棍。过去这么多年了,这件事仍记忆犹新。”张新安说,在部队里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磨炼我们的意志力,都是一种成长。

张新安当排长期间,他带领战士们给守岛的部队运送粮食。一麻袋粮食180斤,很多战士都扛不动。其实,张新安也扛得费力,但他咬紧牙关带头冲在最前面,那次他扛得最多、最快。

“部队是个大学校,只要你跟着党走,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习,就一定有所成就。”1976年,毛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庆祝活动举行。张新安被选入陆军方队参加了此次活动。5月底的海水还不足20℃,尽管冻得瑟瑟发抖,但战士们依旧严格训练。在3公里的横渡比赛中,张新安所在的陆军方队战胜了其他100多个方队,游在了最前面,而且队形整齐。“整个比赛中,我们的帽子都没有湿”。在这场比赛中,张新安所在方队受到嘉奖。

永远保持那股子拼劲儿--记山东省东营军分区原后勤部部长张新军事公文写作的书

坚持学习,勇往直前

1978年,张新安入党,同时被推荐到济南军区步兵学校深造。“上军校跟在部队不一样。在军校,各种训练的要求更高、节奏更快,成长得也更快。”张新安回忆起那时的场景,“我当时所在的学员队共132人,在冲锋枪实弹射击训练考核中就有130人被评为优秀。学校组织2000多名学员去广场上看电影,十分钟后,2000多人就已整齐坐好。这些小事都体现出当时学员们的军事素养之高!”

“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在军校学习的两年时间里,张新安几乎是脱胎换骨。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已成了他一生的习惯。从军校毕业三年后,张新安来到利津县武装部。1985年,他被调到东营军分区。1993年,张新安被任命为东营军分区后勤部部长。此后的十年间,张新安一直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光和热。“当时我是军分区系统中最年轻的部长。”说起当年被任命的经历,张新安说,“这是部队对我的信任和认可,后勤部的工作非常繁杂,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得留意到。”

“学习非常重要,而且要坚持,一刻都不能停。”张新安说,面对新的挑战只有勇往直前,学习党的方 针政策、学习军事理论、学习公文写作、学习机械管理……白天工作琐碎、繁忙,张新安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每天读书到夜里10点以后,风雨无阻。“只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看待问题才能更全面,处理问题才能更客观。”

“在部队里讲究快、准、细、严,工作一定要周密有计划。”张新安经常带队往省军区送报废的枪支弹药,所以每次他会将路线进行周密规划,包括各环节的用时,他也全部核算好。“提前一天装好车,夜间12点出发,赶在省军区7点半上班前安全到达。中午下班前,将每一个事项登记好,这样任务就交接完毕了。”

永远保持那股子拼劲儿--记山东省东营军分区原后勤部部长张新军事公文写作的书

退休后,张新安担任东营市军休中心党支部书记,他关注东营市军休服务工作,经常参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服务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他还积极到社区居委会报到,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当社区志愿者。这些年来,他仍旧坚持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影响子孙后代。“今年我过生日,孩子给我买了一套军事书,一共6本,我已经读完了。准备再读一遍。”

关注公众号:公文写作班 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添加 微信:645019464  备注:公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450194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9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