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点赞!这个“蔬菜之乡”藏不住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前段时间,新华社播出了一则视频《日供北京蔬菜近千吨 河北“蔬菜之乡”这样防疫保供》,让全国人民将目光聚焦在了一座小城。

央媒点赞!这个“蔬菜之乡”藏不住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说起河北“蔬菜之乡”,邯郸人最引以为傲。有数据显示,2020年,邯郸蔬菜以553万吨的年产量高居华北地区榜首。

邯郸永年区,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叶菜供应基地。全区蔬菜种植20万余亩、品种达100多个,年产量约92万吨,年产值达21亿元。

央媒点赞!这个“蔬菜之乡”藏不住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永年区供给的精品菜

今天,就带你到永年区的蔬菜基地去逛逛~

从广府镇前当头村村外的公路上向远处眺望,一座座温室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光。

央媒点赞!这个“蔬菜之乡”藏不住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今年的西红柿个头大,口感好、颜色鲜亮,早早就被商户预定了。”大棚种植户张玉山眉角含笑地说。

2017年,张玉山和其他农户开始学习大棚种植技术,建立起了村里的第一座温室大棚。去年,他又引进了6个新品种,利用自动喷水设备浇灌,采用防虫网隔离、卷膜器放风等自动化技术,不断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张玉山说,目前他的大棚规模已经扩大到4座,全部采用的电气化设备。建棚之初,他曾担心用电问题,这几年供电公司帮他们新建变压器、改造线路,还定期上门检查线路,让他彻底放下心来。

央媒点赞!这个“蔬菜之乡”藏不住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前当头村村民在蔬菜大棚采摘西红柿

如今,张玉山的大棚基本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新,年利润稳步增长。

而在永年,像张玉山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的农户还有很多。目前,整个永年的蔬菜大棚全电大棚种植户有300余户,同时还培育出了30余家育苗场。为了推广种植,国网邯郸市永年区供电公司紧跟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先后架设200千伏安变压器15台、改造农配网线路25千米,为蔬菜大棚种植户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当地的种植户们不仅仅钟情于蔬菜种植,还向产品深加工全链条发力,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有人说,永年蔬菜百味,最有味道的当属大蒜。

每年5月,永年区8万亩的沃野上,飘来的不是麦香,而是蒜苗、蒜薹的清香。蒜农们忙着采摘,将成捆的大蒜装车,一部分销往外地,一部分运往加工厂。

央媒点赞!这个“蔬菜之乡”藏不住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央媒点赞!这个“蔬菜之乡”藏不住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在西张寨村绿而康脱水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脱皮清洗干净后的大蒜正等待着被烘干;而在仓库的外面,一袋袋脱水蒜米、脱水蒜粉、脱水蒜片等产品已打包装箱,准备销往海外。

央媒点赞!这个“蔬菜之乡”藏不住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打包好的大蒜加工产品

“目前,我们从选料、浸泡、脱水、烘干、粉碎到包装已经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边加工边出产品,效率大大提高。”该企业负责人王平现热情地介绍道。

2012年,该企业引进了智能设备,国网邯郸市永年区供电公司南沿村供电所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帮助其完成电气化改造,使企业顺利实现“变身”。

央媒点赞!这个“蔬菜之乡”藏不住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供电公司员工定期走访厂区,帮助企业排查用电隐患

目前,当地建有恒温冷库17座,蒜制品加工厂40多家,年加工蒜制品3000余吨,可吸纳劳动力2000余人。蒜加工品种有蒜米、蒜片、蒜粉、糖蒜、咸蒜等10多个品种。

央媒点赞!这个“蔬菜之乡”藏不住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腌制的蒜加工产品

央媒点赞!这个“蔬菜之乡”藏不住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恒温冷库里的蒜薹

当地以蔬菜种植为源头,带动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的同时,也盘活了市场经济

这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种植户们担心蔬菜的销售渠道受阻。韩屯村的一名“80后”小伙张现坤,想到了借用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

“目前,线上每天能接订单200多单,日销量约1500斤。”张现坤热情地跟我们分享销售额。

村里的其他种植户看到后,也纷纷效仿,尝试直播带货。

央媒点赞!这个“蔬菜之乡”藏不住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菜农在蔬菜大棚里边采摘边直播

“明年我还想再扩建几座大棚,等收益稳定,我还要建工厂,把我们蔬菜大棚里的蔬菜、水果制成蔬菜汁、果汁、罐头等。”张现坤跟前来查线的供电所员工聊起家常,畅想起了未来。

好多人说,邯郸永年是当之无愧的“蔬菜之乡”。今日一看,果然不假。蔬菜,给了当地人生活的底气。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450194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