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语是非常讲究庄重、平实、典雅的,这是它与一般文章和文学写作用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区别。公文用语之所以特别强调庄重、平实、典雅,是由公文本身的特殊性质决定的。那么,公文用语怎样才能做到庄重、平实、典雅呢?在当今公文中,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的使用频率很高,它们能使公文语言表达趋于简练和庄重,表现力极强。正因如此,写进公文中的语言,应当是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口语和俗语不能入文。
【解答】 公文用语是非常讲究庄重、平实、典雅的,这是它与一般文章和文学写作用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区别。公文用语之所以特别强调庄重、平实、典雅,是由公文本身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因为公文是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以传递策令、指挥工作、沟通信息、交流信息、推动公务活动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具有高度的政策性、法定的权威性和现实的指导性和效用性,所以要求它的用语在准确、简明的前提下,务求做到庄重、平实、典雅。“庄重”即庄严郑重,它是党和国家处理公务应有的严正立场和严肃庄重态度在公文中的具体体现。“平实”即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语言朴素无华,摒弃刻意雕琢和粉饰,表意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既不能是“雾里看花”,也不能是“水中望月”,要让人能够“愿意读”“读得懂”,这样才有利于读者对公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典雅”,即指整篇公文用语风格端庄正派,优美而不粗俗,对描绘性的文学语言与浮华艳丽的词藻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那么,公文用语怎样才能做到庄重、平实、典雅呢?
一是适当运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在当今公文中,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的使用频率很高,它们能使公文语言表达趋于简练和庄重,表现力极强。诸如“若干”“此复”“收悉”“贵(公司、局)”“为荷”“兹……”“业经”“即予”“妥否”“凡……者”“请予”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的使用,给公文涂上了一层古朴庄重的色彩。
二是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少用或不用口语和俗语。书面语和口语是两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适用场合,各有各的表达效果。其中口语给人的感觉是亲切、自然,而书面语则显得庄重严肃。正因如此,写进公文中的语言,应当是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口语和俗语不能入文。同样一个概念,口语和书面语即应有所区别。例如“钱——资金或者现金、经费、款项”“做小买卖的——商人”“媳妇——妻子”“奶奶——祖母”“上西天——逝世”“干活——务农”“吃饭——用餐”等等,这些对应概念,公文写作中只能使用后者,而不能使用前者。如果用了前者,既不规范,又有失庄重,与公文的语体特点和要求不相协调。
三是要使用通行的标准语言,不用方言土语以及表意模糊的网络流行语。写进公文中的语言,必须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对于那些大多数人无法弄懂的方言土语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例如北方方言的“脑壳”(头)、粤地方言的“马蹄”(荸荠)、“番枧”(肥皂),湘地方言的“里手”(内行);还有通行于一个地区的土语,如东北的“老屯”“头晌”“一摸黑”“乍起根”;天津的“小玩闹”“爷们”“大铜壶”“二百五”“楞子”“吃二磨”;山东的“小力把”“丫”;河北的“伙计”;广东的“打的”;以及近几年流行的一些拼音数字化、半文半白、若明若暗的网络用语,诸如“拼爹”“吐槽”“伤不起”“酱紫”“HOLD住”“有木有”“高大上”“白富美”“喜大普奔”“颜值”“小鲜肉”“抖音”“娘炮”等,都不应引入公文。因为它妨碍公文信息的准确交流,容易引起误解错用,同时也有损于公文的庄重性和严肃性。
四是避“虚”就“实”,多用叙述性、陈述性语言,忌用描绘性、抒情性语言。公文写作讲究“直陈其事”,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将事情交待清楚即可,决不能随意铺陈、渲染和藻饰,滥用文学语言。公文所使用的语言一般不带强烈的感情色彩,语调较为平直,多为抽象的、理性的语言,表现为一种“理智”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而文学作品语言则表现为一种“感情”。公文的用词应朴实无华、诚恳实在,使用平易、浅显、通俗的词语。不追求华丽的词藻,避免过份的修饰,防止形式主义的修辞手段。如果公文词语过于绚丽繁华,大量使用过份的形容词一类的修饰词,以至各种不适当的修辞方法,不仅破坏公文的语体风格,影响了公文内容的表达,而且会造成浮夸藻饰,给人以假、大、空的感觉。例如,“我们怀着无比激动、无比崇敬、无比兴奋、无比自豪的心情,在这里举行空前热烈、空前盛大、空前隆重、空前美好的大会,欢迎从浴血奋战的前线凯旋的最亲密、最可爱、最真挚的战友,怎能不热血沸腾、群情激奋、汹涌澎湃、斗志昂扬呢!……”这篇讲话稿连续使用了三个排比句公文写作基础知识,显得做作而虚假。特别是几个最最最,更是言过其实。而“热血沸腾”“汹涌澎湃”之类的华丽词语不仅是一种累赘,而且与内容也很不相干。这些都是把文学用语引进公文中来,故使所表达的事物显得有些虚华欠实,读后不免给人一种虚夸的感觉,也显得很不庄重。
这些公文用语的基本规则,实践中由于很多人特别是初学者没有及时理解和掌握,所以拟制出来的文件让人看了之后不合要求,甚至被领导改得面目全非,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关注公众号:公文写作班 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添加 微信:645019464 备注:公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