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稿不是凭空写出来的,而是对已有资料进行梳理、加工出来的,是丰厚素材积累的结晶。那么在日常的工作里,我们怎么去收集公文的写作素材呢?大家还要多读一些写作方面的书,写文章的人都应该懂一点逻辑,文法和修辞。最后,再给立志于从事公文写作的朋友一点建议:记得随身携带一支录音笔或者是笔记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高手都是是日常积累资料的行家。在公文写作中,资料不仅来源于书本,更来源于实际,尤其是那些指示性、决策性较强的公文,更不可能依靠以往经验闭门造车,必须凭借新的现实数据、情况和材料来完成。
好的文稿不是凭空写出来的,而是对已有资料进行梳理、加工出来的,是丰厚素材积累的结晶。那么在日常的工作里,我们怎么去收集公文的写作素材呢?笔者认为,应当重点收集以下四类材料。
第一类:政治理论、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一些法律法规,特别是与自己所在行业、所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能帮助作者把握大方向,看文稿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规,能避免文稿有硬伤,这在机关写稿子是要坚决注意的,有时直接影响个人命运。
第二类:本地方、本部门现任领导及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思想风格、认识见解,单位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理念,特别注意掌握领导一系列讲话。这些材料主要用来摸清领导意图,确定文稿的目的和用途,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三类:业务知识和从事主要业务相关的基本材料、行业发展、前沿情况。这些材料主要用来摸清下情,防止写稿子脱离实际,出现空话、外行话,贻笑大方。
第四类:其他知识,自己感兴趣的,有助于开阔眼界、扩宽视野的,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这些材料主要用来推进文稿创新,看看能不能紧跟形势,增加新的内容,有利于起草者以文辅政,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除了上述的四类材料之外,对于文稿写作任务比较多的同志来说,平常还可以多看看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声音,思想纵横,人民论坛。北京日报的理论周刊,环球时报的国际论坛等栏目,以及人民论坛,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改革,求是。这些栏目和杂志中有很多议论性的短文,既有哲理,又有文采,把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帮助我们点燃思维的火花,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重点阅读一些与本职业务和当前主要工作有关以及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读物。比如,政法委,法院,检察院,法制办,公安局等政法法制部门的同志要精读法学和法律方面的书,发展改革,财政,人民银行公文写作素材,统计,审计等财政部门的同志要攻读经济学和经济政策方面的书,搞外事的同志要着重阅读有关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方面的书。不精读业务范围内的书,不熟练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公文写作素材,就不可能胜任本职工作。大家还要多读一些写作方面的书,写文章的人都应该懂一点逻辑,文法和修辞。
最后,再给立志于从事公文写作的朋友一点建议:记得随身携带一支录音笔或者是笔记本。
办公室文秘小编就有这个习惯,平时经常跟随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无论到哪里检查,都随身带着笔记本,在汇报会议或者总结交流时记录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这些案例有大有小,大到整个单位获得的荣誉,小到个人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或者是形成的经验教训……此外,小编还会将这些记录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这样在以后的公文写作中就可以随时派上用场。
因而,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就已经成为了单位的笔杆子,写出来的文章备受领导赞赏,提拔重用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9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