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二、批复的写作要求批复对象是指批复所针对的请示事项,也是向受文单位告知情况。批复内容,即对请示来文所做的答复或具体指示,是批复的主要部分。批复内容若涉及其他部门,起草时应同有关部门商量或会签,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答复,但不能相互推诿或推卸责任。批复内容一般也应一文一事,应紧扣请示事项给予明确答复。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
批复
一、批复的适用范围及特征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法定的名师性与执行性、行文的被动性是批复的主要特征。
二、批复的写作要求
1.针对性要强
批复是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行文的,批复事项必须紧扣请示的事项,有问有答,回复清楚,不能答非所问。
2.观点要明确
对请示中所要求答复的问题都要有所交代,不能回避某些问题、不予作答或含糊其辞。
3.表达要准确
对部分同意请示或完全不同意请示的批复,在引述来文、表明态度之后,还需要有说理分析公文写作 通知,说理要力求简洁,分析不要求详尽,点到为止即可。文字表达要准确、简要,措辞严密,用语准确,以免产生歧义和疏漏,影响工作。
4.批复应讲究时效公文写作 通知,及时作出答复,以免影响工作。
三、批复的写作技巧
1.标题
批复由于具有通知和指示的性质,所以其标题(除非发文机关名称较长可以不写以外)一般都是规范的“三要素”写法,即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
2.主送机关
批复的主送机关同请示一样只有一个,而且与请示的主送机关互为相反,即只写请示的机关名称。
3.正文
批复的正文一般都很简短,一般由批复对象、批复内容和批复结语三部分组成。
批复对象是指批复所针对的请示事项,也是向受文单位告知情况。批复对象作为正文的开头语,必须在正文开头引述来文的标题和文号。其表达形式是:“你单位《关于XXX请示》(发文字号)收悉。
批复内容,即对请示来文所做的答复或具体指示,是批复的主要部分。批复内容若涉及其他部门,起草时应同有关部门商量或会签,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答复,但不能相互推诿或推卸责任。批复内容一般也应一文一事,应紧扣请示事项给予明确答复。
批复结语。批复有时在正文文末写上“此批”或“此复”等词语。
决定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一般由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受文单位、正文、发文机关、日期等几个主要部分。
属于下行文,法定文种。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均可使用。
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如《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决定》。
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嘉奖:如《国务院关于授予包头钢铁(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等集体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吴登云等同志为全 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的决定》;惩戒:如《山东省监察厅关于对×××停职审查的决定》。“决定”的这个适用范围是新增加的。
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使用“决定”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很少使用,目前尚未找到例文。
【示例】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
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
国发〔20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研究论证,国务院决定,再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项目和18个子项。另建议取消和下放6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行政审批项目,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
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做好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继续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简政放权成为持续的改革行动。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通报
一、通报简介
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其特点为:一先,教育性。通报需要运用具有代表性、倾向性的事实(事例、新颖的典型经验以及重大情况)教育干部和群众,通过表扬、批评、倡导或强调,唤起人们的警觉与注意,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指导和推动工作。第二,说理性。通报目的在于发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指导和推动工作,因果的分析、实质的揭示、意义的阐发是通报的核心与重点。第三,时效性。通报主要用于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的苗头与趋向,强调及时快捷。
二、通报分类
通报按内容分为以下三类:1.表彰性通报。这类通报用于表扬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树立榜样,宣传典型,总结成功经验。2.批评性通报。这类通报用于批评错误,通报事故或反面典型,总结教训,防止类似问题发生。3.情况通报。这类通报用于将全局或某一方面的信息、动向或其他情况传达给下级机关,旨在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以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通报写作技巧
通报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日期组成,这里主要介绍正文的写法。
通报正文的写法比较灵活,一般要把通报情况的缘由、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及时交代清楚,并分析所陈述内容的性质、意义等。由于不同通报的内容、性质、功能等方面各有差异,所以正文的写法也有所区别。
1.表彰性通报
正文应写清以下三层内容。一先概述先进事迹,即简要写出何人或何单位,在何时何地何背景下,有何先进事迹;然后简要评价,分析评议,归纳其积极意义,以利于人们学习借鉴;比较后提出表彰,发出号召,有的以“特予以通报表扬,以资鼓励”之类的惯用语作结。
2.批评性通报
一先概述典型事故或错误行为的主要事实,注意把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结果写清楚;其次对所通报错误、问题或事故进行分析评议,说明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决定;比较后提出要求,指出要从中吸取教训,以防止类似事情再度发生。
3.情况通报
情况通报的正文,关键在于对情况的掌握要确切、全面、充分。一先交代制发通报的原因和目的,其次对所出现的事情予以说明,阐明道理,比较后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写通报需强调两点:一是材料要真实可靠。通报事实中的时间、地点、细节、数据等均应反复核对,做到准确无误。哪怕是一点差错,都会影响通报的严肃性和名师性。二是用语要掌握分寸。通报涉及人和事的定性问题,叙议语言应十分审慎,合情合理。表扬先进,批评错误,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添加博主微信,领取100G公文写作资料:645019464 备注:公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xiezuo.cc/9969.html